輔仁大學

導盲犬的光芒 視障者的希望

指導老師 

陳順孝


團隊成員 

許祐誠 陳則安 葉炴廷

深度報導

曾經有一首歌是這麼唱的:「如果我能看得見,生命也許完全不同。」這首歌表達了視障者對於「看見」的渴望,而看清楚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事情,近視?只要戴眼鏡就可解決,甚至現在還能雷射矯正眼睛,不過你可曾想過視障者視力受損的不便?只要我們眼睛被遮起來就失去了安全感,更何況是視障者?為了使視障者的不便可以減輕,惠光導盲犬學校也致力於培訓導盲犬,甚至是會與盲人重建院合作,給這些視障者更完善的道路環境,又或者安排視障朋友進入按摩班,讓他們也能擁有一技之長。不過上述的種種,執行起來也是非常不易,除了導盲犬培訓不易、導盲犬寄宿家庭不足,連經費都是一大考驗,因此我們想帶大家了解視障朋友與導盲犬學校的互助關係。

報導緣起

在大三的實習媒體「新莊報導」中,團隊裡有位同學剛好採訪到導盲犬學校,也因為有感於現今社會對視障者以及導盲犬還有眾多不友善的地方,因此我們決定採訪惠光導盲犬學校,希望能透過鏡頭讓大眾更瞭解視障朋友的需要,以及導盲犬的培訓是多麽不易。在前往導盲犬學校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許多機車違停在騎樓底下,這不僅造成行人行走不便,對於視障朋友或是有使用導盲犬的視障朋友來說,都是非常不便的,因此我們也希望大家可以少點自私,不要將自己的方便建立在別人不便上,共同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夢,並協助長輩創造更多元的運動休閒環境。因此,希望能藉由鏡頭,將這份感動永久保存,並且可以讓更多人看見,鼓勵更多未能實現夢想的人,不論年紀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


團隊介紹

我們這組是由三位同學組成,我們在大三實習媒體「生命力新聞」跑的是次文化線,跟這次的採訪主題完全沾不上邊,唯一的共通點就是我們都很喜歡動物,也希望可以為視障朋友發聲。在經過一學期的「生命力新聞」歷練後,我們三個變得更加有默契,也變得更懂得如何分配工作,讓我們的採訪工作可以事半功倍。也因為「生命力新聞」,我們採訪到很多大大小小的人物,從中有許多人的故事感動了我們,讓我們可以好好省思自己是否過的太安逸,也因此我們決定採訪視障者跟導盲犬,就是為了可以更加了解視障者的不便,並讓自己反思自己平常的生活行為,是否也會造成他們的不便。


幕後花絮

從義守大學開往屏東河濱公園的棒球練習場,這條路,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經過長達五個月的拍攝紀錄,從有年齡差距的陌生人,到像老朋友一樣會互相關心的互動,「幸福後庄」這支不老棒球隊,讓我們拍攝過程充滿著溫馨且快樂的回憶。希望他們保持這份健康的心,繼續燃燒對棒球的不老靈魂。 最後,感謝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與大寮區後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芳招,配合我們團隊在拍攝過程中的種種要求。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如同我們第一天到屏東棒球場,即使往後我們不在到現場拍攝記錄,但我們仍不會忘記球場上他們揮棒,他們打擊出去的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