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技大學

非玩不可
自創桌遊 學生「玩中學」自然

指導老師 

梁丹青


團隊成員 

許秉侖 朱志豪 林姿穎 盧莉雯

深度報導

在翻轉教育的趨勢下,台南市勝利國小在自然教育上,突破傳統上課模式,教師自創學習內容,把學生帶到校園,積極培養能夠將自然融入生活為目標的學習理念,鼓勵孩子「主動學習」。 從低年級的「種子的旅行」到高年級把學生訓練成「校園植物解說員」都是希望學生能夠突破課本框架,把所學的自然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自然科教師與家長許乃爸(親子桌遊專家),也合力設計出「綠靈的逆襲」,一套與自然科結合的「桌遊」。希望可以透過「玩中學」 讓孩子能夠的動腦思考、動手操作,也透過團隊合作來過關(解決問題)。

資深國小自然科教師,林啟鴻老師分析比較傳統教育方式與「玩中學」教學方式發現透過「玩中學」,桌遊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導者」,老師則當「引導者」的身分。 林啟鴻老師:「以往在傳統教學裡,學習成就低跟中的小朋友,他們在團隊裡面小組討論的時候,其實是沒有「發言權」,但是當我們透過桌遊的方式學習,玩桌遊讓每位小朋友有自己卡牌的「發言權和選擇權」的時候,那原本「學習成就低」的孩子,為了要過關,他就會開始動腦思考,團隊當中也會有同學去幫忙他,這樣大家就可以一起完成任務。」 林啟鴻老師發現「玩中學」的學習方式,對「學習成就中與低」的孩子最有效,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投入到桌遊上。

報導緣起

台灣學子過去因面對繁忙的課業、緊繃的升學壓力,學習過程充滿焦慮與不安。許多學生也因壓力,對學習無動力;有些學生則選擇逃避,陷入無涯的網路遊戲世界。
有什麼教育方式能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在翻轉教育的趨勢下,將「桌遊」融入教育的理念正當道。
近年,「桌遊」大量被融入教學,引起學子主動學習的動力。
不少教育工作者發現,其實「愛玩」是人的天性,為何不順著人的天性,將「玩」融入教育,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玩」,啟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學習時若能適時融入遊戲,配合引導、給予表現機會,將能大大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以及激發學子學習的潛能。
這次的報導發想來自於我們的組長在大學有參加桌遊社,便在一開始就想做有關於桌遊的議題;經指導老師梁丹青老師引薦,我們到勝利國小採訪,發現現在國小學生真實太幸福了,可以自創桌遊,透過玩桌遊,學習自然。 團隊都一致認為,若國小時代就可以有機會玩中學,對我們的升學會更有幫助。


團隊介紹

「IC I Report」新聞團隊由許秉侖、朱志豪、林姿穎與盧莉雯同學組成, 來自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我們的隊名是發想於資傳系的英譯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而將縮寫就是IC,念起來像「I SEE我知道,I Report 我報導」就是我們的團隊理念,不論在哪只要有值得報導的新聞,我們就會去報導。 我們的團隊組成是由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僑生朱志豪以及三位來自台灣各個不同地區的學生許秉倫、盧莉雯、林姿穎;我們都擁有相同的專業,不同的專長,所以我們在工作分派上都各自發揮自己的專長也在過程中互相協助,用認真專業的態度面對每一次的採訪任務。


幕後花絮

這次的採訪經驗對我們而言,就是最好的「做中學 學中做」的學習歷程。 新聞採訪實務,若不走出教室,透過實際的採訪、拍攝、我們永遠無法想像, 要如何去完成一則新聞專題報導。
在實地採訪過程,我們學到採訪製播新聞的每一個步驟。
「採訪的撇步」唯有親身採訪才能學到;在課堂上都有提到如何拍攝及畫面的構成,但到採訪現場就會忘掉的重要採訪經驗。
「魔鬼藏在細節裡」,仍有許多新聞採訪撇步是需要「做中學」才能學到。
在一次又一次的採訪與拍攝後,團隊成員每一次都有新的觀念及體驗,而雖然我們拍攝的是關於桌遊的教育,但這個經驗也是我們團隊的學習,從中我們看到的是新的改變。「翻轉教育」,改變與突破的不僅只是教育,也是翻轉孩子們對學習的態度,改變以往填鴨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