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需要動筆嗎 | |
沒有拍攝設備時,應該要帶著紙筆或錄音器材,不斷記下受訪者說的關鍵字,而且不要對自己的記性太過自信。 |
第一次訪談就上手 | |
若受訪者提到人名、地名和專有名詞,或是外語或方言,不要怕顯得笨或是猶豫,務必確認受訪者說的是什麼。 |
訪談心法 | |
公民新聞的本意之一是要彌補大眾媒體的不足,只要你個人認為值得讓大眾知道,就能進行報導。 |
新聞在哪裡- | |
公民新聞的本意之一是要彌補大眾媒體的不足,只要你個人認為值得讓大眾知道,就能進行報導。 |
拍攝 |
手機相機攝影機 | |
如果用手機相機錄影,要盡量用雙手拿穩、或是一手拿手機、另一手扶著這手來拍攝,能靠外在輔助更好。 |
用相機來報導 | |
每個人可依照自己的需求,找出適合的攝影器材,可參考「隨身攜帶」「機動性佳」等原則。 |
如何收音 | |
拍攝訪問時要以主音源為重,如果主要聲音來源是受訪者,就要以受訪者收音清楚為最主要的考量。。 |
如何分鏡- | |
鏡頭的組合要有邏輯,例如慢慢由大看到小,或是反向由特寫拉出到看到整個周邊環境。 |
如何做場記 | |
場記就是拍攝紀錄,拍攝內容具有保存價值的影像,例如獨家、突發性、歷史性畫面,都應該作檔案管理。 |
運鏡1 | |
運鏡的重點就在流暢,建議公民記者多加練習,或運用腳架等其它設備來練習穩定性。 |
運鏡2 | |
水平搖攝、垂直搖攝、或是鏡頭伸縮,拍攝前最好先固定三到五秒鐘再開始,運動結束之後也定拍幾秒再停止。 |
畫面為什麼不夠用1 | |
與其在剪接時發現畫面不夠而懊惱,不如多拍一些如地理位置、周邊環境、受訪者工作生活片段等。 |
畫面為什麼不夠用2 | |
拍攝受訪者訪問,要隨手記下受訪者說的重點,訪問完之後補拍受訪者所提及的事物與景色。 |
如何構圖 | |
掌握構圖重點就是要把觀眾的目光集中到主題上,避免失去平衡、背景太雜亂、缺乏空間等原則。 |
如何構圖2 | |
PeoPo平台開放給所有公民參與,讓公民做媒體的主人、報導重要卻被忽略的公共議題。 |
鏡頭語言 | |
遠景、中景、近景、特寫各有意涵,善用遠景、中景、近景、特寫等組合,就是吸引觀眾目光的關鍵。 |
主客觀鏡頭 | |
主觀鏡頭容易傳達強烈的感受、客觀靜投通常用在敘述事情,新聞攝影則普遍使用客觀鏡頭。 |
燈光的運用 | |
拍攝人物如果遇到光線不足時,可以運用自製反光板如寶麗龍板、珍珠板、錫箔紙來補光。 |
穩住呀!鏡頭 | |
避免畫面晃動、濫用鏡頭伸縮,靜態的東西都可以慢慢補拍,不必緊張,穩定畫面是你的第一要務。 |
如何搶鏡頭 | |
沙盤推演預先了解拍攝的人事物,也可以研究前人所作的報導,模擬可能的動線,也要提前到場卡位。 |
鏡頭的角度 | |
以平視角度來拍攝人物訪問,是安全作法,不過也有資深攝影師建議,可採略低角度,也能把人物拍得好看。 |
剪接 |
用影像說故事(上) | |
事前作足準備功夫,如蒐集完整文字資料、進行受訪者預訪、你定是當的訪題,如果有時間最好能勘景。 |
用影像說故事(下) | |
如果想拍的畫面已經不存在,可以從受訪者或資料庫來找舊照片、資料影片或相關物件來替代。 |
剪接初步 | |
剪接時要處理影像與聲音,也要檢查影音是否同步,特別是受訪者講話時,有沒有聲音比畫面快或慢的狀況。 |
剪接進階技巧 | |
PeoPo平台開放給所有公民參與,讓公民做媒體的主人、報導重要卻被忽略的公共議題。 |
剪接效果的運用 | |
幾個常用的剪接效果包括「定格」「覆疊」「快慢動作」等,使用得宜會讓影片大大加分。 |
剪出順暢好看的影片 | |
把幾個不連續的鏡頭接在一起,也要有邏輯,最需要的注意的就是同方向,這就是所謂的「攝影中線」。 |
其他 |
PeoPo是什麼(1) | |
PeoPo平台開放給所有公民參與,讓公民做媒體的主人、報導重要卻被忽略的公共議題。 |
PeoPo是什麼(2) | |
在PeoPo可以用「內文」「作者」「TAG」三種方式進行文章搜尋,文章檢舉功能實踐公民社群共治理念。 |
公民記者lotus經驗分享 | |
公民記者lotus鼓勵公民記者多參與社區活動,可為在地注入活力,也能突顯在地議題、發出在地之聲。 |
公民記者曜任經驗分享 | |
曜任建議公民記者先從拿穩攝影機開始,把最珍貴的新聞畫面,用最平穩的影像來傳達。 |
新聞發聲密技大公開 | |
網路標籤是一種靈活有趣的分類方式,可以在一篇報導上同時上好幾個標籤,增加報導曝光率。 |
公民新聞一例 綠手指上的灰指 | |
這篇報導呈現的資料與採訪對象都很豐富,唯一欠缺慈濟的觀點,若能加入當事者說法會更具完整性。 |
尋找你的新聞同好 | |
每位公民記者都希望自己的新聞被關注,如果你有感觸就可以立刻回應,為報導者加油打氣。 |
音樂與音效 | |
篇幅較長的新聞性專題,有可能會加上音樂,讓影片更有節奏韻律,不至於太過枯燥。 |
轉檔學問大之格式篇 | |
只要把握「抓→轉→傳」三步驟,就可以讓你的新聞在網路上播送,或是有機會在公民新聞報中播出。 |
轉檔格式大之學問篇 | |
網路上有多種影音格式,上傳PeoPo一部影片不超過200MB,建議採用MP4或WMV。 |
何時要上字 | |
有受訪者面對鏡頭講話時,應該出現他的名字與頭銜,以示對受訪者的尊重,並讓觀眾認識他。 |
如何下標題 | |
好的新聞標題就像廣告標語,會讓人眼睛一亮、印象深刻、並激起討論話題。還可以為標題加上特殊的個性。 |
如何配音 | |
鼓勵公民記者用最自然的聲音為報導發言,錄音時記得先關電腦、關窗戶、拉窗簾,去除現場雜音干擾。 |
如何寫旁白 | |
旁白應該是客觀的事實陳述,藉由旁白帶領觀眾親臨事件發生現場,並且輔以相關資訊來說明。 |
何時要有旁白 | |
受訪者口語表達不清楚時,很難選用訪問片段,可以用旁白由報導者以第三者立場來陳述受訪者意見。 |
如何簡潔說故事 | |
除非是調查報導,否則通常建議一則公民新聞在2-3分鐘以內,不然一般觀眾很難集中注意力看完。 |
如何精確說故事 | |
讓觀眾看到真實情況、多用數據資料少用形容詞,並確實作好查證工作,都是重要的原則。 |
著作權法的界限 | |
新聞報導不太需要配樂,但如果真的要用,建議不要使用市面上的音樂作品,因為昂貴的授權費會是很大負擔。 |
如何處理爭議性新聞 | |
記者不能以無冕王的身份和他人起衝突,尤其在採訪弱勢族群時更要秉持客觀態度,才能讓報導產生正面影響力。 |
公平與真實 | |
你眼中的公平與真實,他人不見得採取相同的立場,不過從公益與社會正義的角度出發,就是公民新聞。 |
新聞的架構 | |
公民新聞的報導架構可以跳脫傳統,不需要太設線或拘泥,但是最好不要漏掉主要的人事時地物等細節。 |
攝影機配備 | |
再便宜的鏡頭都值得穿上保護鏡,它能避免外在的灰塵、砂土摧殘鏡頭,有效延長鏡頭的壽命。 |
選購攝影機 | |
每次使用後都建議清理並擦拭機身、鏡頭與螢幕,以免日積月累造成靜頭表面損傷,及外部按鍵的失靈。 |
PeoPo能為你做什麼 | |
將報導上傳PeoPo,在PeoPo首頁會立刻出現,五分鐘後有機會被Google News搜尋到,發揮更大影響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