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中、近、特、訪」拍法分享
拍攝「遠景、中景、近景、特寫」鏡頭,每個鏡頭拍五秒鐘不要動,大約拍三組鏡頭,再加上兩個訪問,就可以剪接組合。
認識「遠、中、近、特」景
建議初學者把數位相機定住拍攝,暫時不要進行攝影機運動,每個畫面定住拍五到八秒,剪接時就有穩定的畫面素材。
認識鏡頭語言
訪問的鏡頭角度,仰角會讓受訪者變得偉大,俯角會讓受訪者變的渺小,公民報導若要呈現客觀的感覺,平視的角度最合適。
出發採訪的準備功課
出發前作好功課,提供三到五個提綱給受訪者參考,多問開放性的申論題,鼓勵受訪者講具體的例子與故事。
如何整理採訪素材
受訪者提到的故事或是具體案例,要讓他的話跟你的旁白互為因果,讓邏輯通順,且內容不要重複。
如何寫旁白稿
寫稿貴在抓住重點,把握你的論述核心不要離題,以訪問佐證你的論述,加上結論就是完整的稿子了。
如何清楚念稿配音
記得「我手寫我口」的原則,把想強調的重點圈出來,重要的名詞、人名與數字,念到的時候語氣要特別強調。
配音的技術性撇步
嘴巴跟錄音設備的距離保持在一個拳頭左右,太近容易變成噴氣音、太遠又可能錄不清楚。
如何先寫稿再剪接
拍攝前可以先擬出拍攝大綱,跟大略的旁白,在拍攝相關的景物,這樣就不會漫無目的了。
如何先剪接再寫稿
請注意「黃金三秒鐘」的定律,把最吸引人的畫面放再開頭,或是運用現場自然音來開場也可以。
上字與特效的使用方法
上字與特效的目地,是讓觀眾更加了解你的報導,所以不建議太多字標或特效喧賓奪主,反而是作輔助就好。
克服轉檔問題
推薦免費軟體「格式工廠」,它的使用介面清楚易懂,也可以處理音訊檔或圖片,轉檔功能非常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