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風潮吹向年輕世代
健身浪潮來襲 社群媒體點燃風氣
最近一股健身風潮在年輕世代中快速蔓延,高中與大學生下課後紛紛跑到健身房鍛鍊身體,不只是為了比賽或健康,更受到網路審美文化的影響。不過,校園課程與器材資源是否跟得上?今天我們追蹤這股浪潮背後的教育與健康議題。
東門教練 楊翔仁
健身房高中生 大學生增加蠻多的其實
五年前十年前我們剛接觸的時候
我覺得差蠻多的
現在網路媒體社群比較普及
所以造成比較提前有更多資訊
然後讓我們或者是現在的學生
有更想要對體態有所改變的一個動機
健身知識易取得 學生自學卻缺乏正確引導
隨著網路健身知識普及,YouTube 教學和社群網紅成了學生主要的資訊來源。許多高中、大學生會主動學習訓練方式和飲食,但資訊良莠不齊,缺乏正確引導容易模仿錯誤動作,增加受傷風險。
文化大學體育班簡秉芯同學
主要一開始是因為加入校隊
需要增強自己的體能
然後去應對比賽的任何狀況
我希望學校的設施可以在老舊的部分
可以做一個換新的動作
然後像學校常常有槓片不足的部分
我希望學校的話槓片就可以再
可能提供多一點
讓大家健身的時候不會搶來搶去
或著是等太久這樣子
那大家健身的意願
可能就會更高一點
學生健身需求高 校園資源供不應求
對許多學生來說,健身一開始是為了體能或體態管理,但因基礎不足,常在初學時發生拉傷或扭傷,顯示了正確觀念的重要性。雖然學校有健身空間,但器材不足、設備老舊,常出現排隊的情況,影響健身意願,不少人因此選擇到外面設備更完善的健身房去健身。
左營高中體育老師 黃育成
許多學生下課跟放學後都喜歡去健身房
不會像以前都是跑步
還有一些球類的運動
和過去相比 比起課堂上的運動
更明顯的自己去安排健身的時間
跟上時代腳步 校園體育教學面臨新挑戰
健身風潮在年輕人間持續升溫,然而校園體育課與設施是否已經跟上,仍是一大考驗。未來是否能在高中、 大學體育課中納入重訓與健身教學,或提升器材資源,值得教育單位與校方共同檢視。
華岡新聞 姚佳林 陳仲翔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