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宜大學

山中精靈的守護者

指導老師 

陳韻如


團隊成員 

賴芃儒、莊旻諭、郭亭宜

深度報導

碧藍的天空下,陽光灑落在金色的稻田上,飽滿的稻穗迎風舞動。
芭樂樹的影子在小農們的臉上蕩漾。這些不只是農民的心血結晶,更是石虎保育的象徵。苗栗、台中和南投等地都是石虎的重要棲息地。在南投服務小農的團體——無歲月,不只協助農民的產銷,也鼓勵農民以友善石虎的方式耕作。除了政府推行補助方案以外,也有農民使用友善環境的耕作方法,跟以往的慣行農業有產量與人力上的差別。除了南投中寮有這些有志之士為了石虎保育而盡一份心力,苗栗也有已建立品牌知名度的「楓樹窩石虎米」。石虎米的種植方法是透過「流域收復」的耕作方法,即是透過和集水區內的農田契作,讓集水區內的農田不再投入農藥。不論是無歲月或是楓樹窩,都不只是以友善石虎為目標。當他們在以友善石虎的方式耕作時,不只是對石虎的保育大有幫助,更是對台灣的環境貢獻心力。

報導緣起

石虎,是台灣現存的原生貓科動物,棲息地從平地到海拔1500公尺,和人類生活地區重疊甚多,在日治時期遍佈全台,但卻在2008年時被列為瀕臨絕種的物種,原因包含路殺、捕獸夾誤傷、棲息地遭開罰等等導致石虎的生存受到限制,專家曾粗估台灣石虎剩下約五百隻,眼看守護石虎當之再急,其實最需要根本改變觀念的是「人類」因此,我們找到為了守護土地、守護石虎也同時守護生態多樣性而努力的小農:南投無歲月以及苗栗楓樹窩石虎米,讓人們更加瞭解,友善石虎、友善環境作物背後蘊含的意義。


團隊介紹

由大三的莊旻諭、郭亭宜和賴芃儒組成今年的PeoPo校園深度報導的團隊成員,並由陳韻如老師擔任指導老師。 三個人、三台機車,走遍台中、南投和苗栗,探詢石虎的蹤跡。 三人在大二時修習生命與生態環境課程時,透過課程對臺灣特有種保育有了初步的認識,進而注意到今年農業委員會推出《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試辦方案》。希望能藉由這次的機會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珍貴的物種——石虎與守護他的人們。


幕後花絮

石虎,一直跟我們生存在同一片土地,起初對這個生物卻是很陌生的,經過了這將近兩個月的採訪、接洽、交流,收穫卻是比預期的還要多!了解友善耕作的堅持、知道怎麼從台中騎車到南投山區、了解環境保育應該做的是什麼;雖然依舊沒有見到石虎本尊,也或許我們要學習的路還很長,也有碰壁、或是跟預期想像的不盡相同,但是回想起來卻是很難能可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