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學  校 | 
                         輔仁大學 | 
                          
                       
                         | 題  目 | 
                         土地徵收下,客家金獅的身影 | 
                          
                       
                         | 指導老師 | 
                         陳順孝老師 | 
                          
                       
                         | 成員名單 | 
                         郭昱宏、卞其磊、尤文、許資旻 | 
                          
                     
                    
                   | 
                
               
            
           
  
      |       
      團隊介紹
        
      
       身為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大四學生,我們都經歷了「生命力新聞」的歷練,擁有報導在地新聞的熱情,也了解台灣各地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我們也希望能藉由我們的報導,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在地美。我們的組員有台北的都市小孩,有淡水的小鎮少女,也有來自桃園跟新竹的鄉下子弟。我們各自有不同的觀點,但心中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採訪自己認同的土地,並寫出自豪的報導,我們關心土地、公共議題,更希望挖掘做對的事情的人,並將採訪化為報導或影片,為這些台灣的好事好人留下一個美好的紀錄,更讓受眾了解他們的故事。 
          
                | 
     
              
           
           
             
               
                 | 報導緣起
        
           一開始在選擇深度報導的題目時,我們就被「金獅」的主題吸引,加上議題也有牽涉到土地徵收,此使我們對這個議題更感興趣,這也是一個比較容易深入的點,去連絡了一下受訪者,了解他們的故事後,更加深我們想要採訪的決心。加上我們其中一名組員的家鄉就是竹北,小時候也有加入金獅團練舞獅,對於當地的民俗跟環境都相當熟悉,因此選擇金獅團作深入的探討,報導客家風俗,族群情感以及土地政策之間的關係。   
          
        |             
                
             
            
       
 |      
    
      | 
      
  
      
      
      
             
               
                 | 深度報導
        
           新竹縣芎林鄉擁有悠久並且獨特的客家金獅文化,在徵收政策下,傳統的文化逐漸凋零,更有許多人變賣土地,離開本地。我們探討發展主義下在地人是如何面對,以及在地居落分崩離析下優質的傳統文化如何維持,還有什麼方法可以重組在地的宗親團體。我們從客家金獅交流協會創辦人鄭香浩訪問,他的家鄉深受土地徵收影響,連世代流傳下來的國術館也遭拆遷,一開始他們激烈抗議徵收,但為時已晚,徵收後他們決定成立組織要將客家金獅傳承下去。金獅協會在新竹各個國小深耕,利用空堂放學或中午教導孩童金獅表演,假日時也透過「輕旅行」模式進行社區營造,甚至到各處參與金獅遊街表演,他們未來還想發展文創產業,護育傳統文化。               
                   
     |                
             
            
          
  
    
      | 幕後花絮
        
           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除了更深入地了解新竹芎林的客家金獅團,更透過與受訪者的互動,對在地文化的保護有更深的體悟,而在與公民記者阿Ben的訪問中,我們也對公民記者有深入的了解,跳脫出新聞系的框架,重新認知記者的使命,同時,我們也在過程中發現,採訪從來都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交流,當我們面對面地聆聽客家金獅團的初衷與困境,會產生出不同以往的片面情緒,是能夠更親近在地居民的心情,以同為公民的身份,來敘述屬於客家金獅團的故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