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校 文化大學
題  目 遊民關懷的故事
指導老師 顏瑜玫老師、陳雅琪老師
成員名單 侯品如、鄭柏揚、蔡駿琪、洪琳詒、彭柏勳
團隊介紹

五個新聞系學生,來自陽明山上的文化大學,歷經一年校園媒體的磨練,以及業界實習的洗禮,激發出對新聞工作無限的熱忱。透過學生的視角關注社會議題,期望能以不同於主流價值的角度,呈現出社會的另一種樣貌,喚起大眾關心自己所居住的土地。

報導緣起

2007年,當時的社會對於街友的氛圍,大多因為媒體的渲染下,導致遊民被塑造成好吃懶做、製造社會問題、高犯罪率等負面形象,為了解決大眾看待街友的刻板印象,因此郭盈靖創立的漂泊新聞網,希望藉由街友自我發聲,以「自己的新聞自己做」的原則,建立與社會對話的橋梁,真實呈現街友與一般人其實沒什麼不同。

深度報導

傍晚時分,熙來攘往的台北車站簇擁著許多通勤族,迫不及待想回到溫暖的家,洗個熱水澡、再好好睡上一覺,然而在城市一隅,街友正結束一天的漂泊,準備回到台北車站,回到這個被他們視為「家」的地方,只求今晚落腳在這個至少能遮風避雨的地方。也許有人納悶,何不花錢租個房子、住個旅館,或者找親友接濟,然而對他們而言,舉廣告看板、作清潔工作,一天的工資幾乎就等於一天的花費,每天攢下來的錢根本存不了多少,要能負擔得起一間房子談何容易?而談到親人、朋友,對他們而言多半是不願再回想的過去,如果能和親朋好友一起,誰會想孤身一人蜷縮在街頭呢?本篇報導欲在街友、民眾觀感及制度三個面向取得平衡,並結合當代漂泊協會,呈現街友的另一種可能,扭轉一般民眾對於街友的看法,試圖拋磚引玉,冀望未來能由制度面落實街友的基本保障。

幕後花絮

很開心這次能夠和公視合作深度報導,我們這次選定的議題是街友,因為在很多公共場所時常能看見街友的身影,而一般大眾對於街友的認知通常都比較負面,像是骯髒、好吃懶做之類的,但在實際接觸之後,我們發現,其實街友也是和一般人一樣,他們也是有工作的,只是他們工作的薪水不夠去支付住所的費用,所以流浪在街頭,不過他們也都非常樂觀,並不認為自己是街友有什麼不好,他們工作、不偷也不搶,每天都努力面對自己的人生 。我們也希望能夠透過這次的報導,讓一般大眾能夠對街友改觀、友善對待他們,也希望政府能夠對街友提供更完善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