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逆境中尋找出路:二林社區大學第11屆農業論壇

2025/10/19 21:20
3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今日,二林社區大學舉辦第11屆農業論壇《逆境下農作物求生術的探討》,會場聚集了來自二林各地的農友,共同面對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極端氣候對農作物的逆境與衝擊。

過去三十年,極端氣候的頻率與強度持續攀升。高溫、乾旱、暴雨與颱風不再是季節性的「意外」,而成了新常態。當氣候與環境不再「照顧」農作物,農民便得學會讓作物自己學「求生術」,否則只能疲於奔命地進行「急救術」。

論壇從問題核心切入——在現今農業面對「氣候壓力加劇劇」、「耕地與水資源壓縮烈」、「糧食安全與永續」的挑戰環境中,農業該如何生存?

論壇第一階段,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楊嘉凌科長主講〈抗逆境作物育種的推動策略〉。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聽眾了解當前作物面臨的逆境型態,並分享如何透過育種、設施、微生物及調節,提升作物的抗逆性。

第二階段則邀請兩位在地實踐者來分享
偉仔溫室蔬果 李震偉場主談到如何以自身帶入思考植物如何面對逆境?他說提早預防的觀念很重要,並以溫室設施和微生物來實現。

宜家畜牧場 施友超場主則分享如何透過綠色循環再利用的做法,將廢棄物轉化與綠色管理,實現環境永續與經濟共榮的雙贏。

這兩位農友的故事,不只是技術交流,更是一種精神的示範——他們讓農業不再只是生產,更是面對自然、回應時代的方式。

論壇尾聲,高德錚博士以一句話畫下深刻句點:「逆境,不是考驗生命的極限,而是喚醒生命的潛能。」

他提出農作物「逆境求生術」的五字訣:逃、抗、修、借、調。這五個字,既是農作物的策略,也是人類面對未來的啟示。

在氣候危機成為全球議題的此刻,二林社區大學透過這場論壇,不只是探討技術,更是為農村注入新的信心與想像力。

當我們學會讓作物自救,也同時學會了如何讓人與土地共生。

照片

圖:會後全體參加者合影

照片

圖:二林鎮蔡詩傑鎮長開場致詞勉勵

照片

圖:高徳錚博士總結〈逆境下農作物求生的可能途徑〉

照片

圖:楊嘉凌科長主講〈抗逆境作物育種的推動策略〉

照片

圖:李震偉場主分享利用植物醱酵液提高園產品產值

照片

圖:施友超場主分享循環利用牧場廢棄物生產高品質羊肉食品

照片

圖:二林社區大學  謝日恆 校長開場致詞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