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阿皮撿拾落果種子 巧手做成項鍊飾品
【記者楊舒涵、謝昀岑/台北市中正區報導】藝術家黃阿皮長期在台灣各地撿拾落果、種子、漂流木等素材,經過清潔、乾燥、切割、打磨等程序,轉化為具有再生概念的手作作品。她以木頭與種子結合製作成綿羊擺飾,運用橡實製作成項鍊,或將各類果實巧妙串成獨特風格的手鍊。這些作品不僅展現她的創意與巧手,也蘊含資源再生與環境關懷的理念。她同時也透過工作坊推廣種子創作,讓更多人認識這些日常中常被忽略的自然資源。
黃阿皮(本名黃心怡)畢業於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曾從事流行飾品設計。2014年參訪台南千畦種子館後,對台灣原生種子產生濃厚興趣,遂開始以果實、種子、漂流木等自然素材為創作主軸,並於同年成立「不歸鹿」工作室,開展其個人創作路線。2016年起駐村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微型群聚工作室,至今持續於該場域創作與展出。
她的個展活動自2014年起陸續展開,包括「種子的可能」、「花非花」、「記憶標本所」等,均聚焦於種子與自然物件的藝術應用。2020年出版《種子的可能》一書,內容結合果實種子圖鑑與手作教學,至今仍從事著種子藝術創作,持續深化自然與人之間的對話與連結。
種子藝術的創作理念
「我自己在創作的時候,我是秉持一個創造再生這個概念。」黃阿皮認為,所謂「種子藝術」並無明確定義,是一種開放性的創作形式,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是媒材的多樣性與應用的廣度。她使用的材料包含水果種子、堅果殼、胡桃殼、開心果殼等,日常飲食中常見但最終多被丟棄的部分,她會與朋友一同在路邊撿拾並搜集果實,透過挑選高顏值且具有創作價值的種子,依自己的創意或客人的需求,將這些原本無用的廢棄物,變成具有裝飾性或實用性的物件。
她將這些素材製作成像是皮繩果實串項鍊、孔雀豆耳環、五瓣花胸針等小型飾品,也創作漂流木與種子結合的桌上擺飾、拼貼果實圖鑑標本箱,甚至是果實堆成的聖誕樹。
黃阿皮表示,自己在創作過程中並不只是為了環保或再利用而製作作品,而是希望透過美感與功能的結合,讓這些被遺棄的材料獲得新的生命與價值。她認為,如果只是單純將垃圾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垃圾,那並不符合她所追求的藝術理念,因此,作品的設計感與完成度,是她評估創作價值的重要指標。
作品設計與發想
黃阿皮的種子藝術作品可大致區分為飾品小物、裝飾擺件兩類。以飾品小物而言,屬於可少量量產的商品類型,像是耳環、手鍊、書籤等,適合販售與推廣;裝飾擺件則是較有創意性、單價偏高、製作時間長,如玻璃瓶裝置、種子花圈、標本箱等,但整體而言更加獨特、具收藏價值。
↑黃阿皮的種子藝術作品。圖片來源/不歸鹿Instagram
↑黃阿皮的種子藝術作品。圖片來源/不歸鹿Instagram
↑黃阿皮的種子藝術作品。圖片來源/不歸鹿Instagram
↑黃阿皮的種子藝術作品。圖片來源/不歸鹿Instagram
黃阿皮的巧手能將一顆小種子變成精緻的作品,她表示有時會以種子為本體去思考,觀察外觀、特色等,舉例來說,某些種子具有特殊花紋造型,故較為吸睛,因此適用於各類作品的首選材料,例如製成耳環飾品、裝飾擺件等,甚至不需其他加工,單純地陳列擺放就很好看,由此結合各種想法後,再開始著手創作;同時,因不同種子都有自己的特色,有時也會腦海裡先構思出預想的設計概念,挑選適合形象搭配的種子素材,再進行綜合搭配。另外,製作飾品小物時會將種子鑽孔,用五金材料如T字針、C圈等及尖嘴鉗等工具加以組裝,成為流行飾品,可長期配戴;而裝飾擺件則會使用工業用的熱熔膠槍條,黏性和持久性比起一般的熱熔膠可維持較長的時間。
她也會透過觀察與參考不同類型的藝術創作,例如參觀展覽方面,平時也會涉獵各種不同形式創作,像是金工、陶藝、刺繡、編織、木作、皮革、設計繪畫等等。除了刺激靈感以外,亦可將其手法融合自身創作,嘗試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轉化為具種子藝術風格的形式,藉此增加作品廣度,在不同靈感的碰撞下,也激發出更多創作的多元性。
種子藝術也能跨領域
因為種子藝術融合了自然與美學的元素,黃阿皮在創作之餘,也會不定期開設相關課程,向更多人介紹種子藝術的魅力。她因此認識了更多不同領域的人,例如自然科教師,教師們透過種子藝術激發了新的教學方式靈感,像是嘗試在課堂中加入種子創作元素,例如標本箱,帶領學生實地撿拾各式種子,再設計成團體創作活動等,以此增加教學內容多樣性。
黃阿皮認為,種子藝術也能結合教育意義,讓學生體驗到貼近生活的藝術樂趣。一般民眾也表示,原本對於生物、自然界較無興趣,但藉由慢慢接觸種子藝術後,更能了解不同種子的樣貌與特性,以及創意結合的多元展現。
與種子的幸運相遇
黃阿皮分享,從事手作設計業以來,接觸過許多不同類型的素材,種子藝術在台灣較為新穎,同時具有高度的發揮空間,加上自己原本的設計專長,至今依然能夠持續發展更多的可能性。「不歸鹿」也漸漸被大眾注意,其作品「微型群聚」,是以種子與自然素材構成的小型裝置藝術,也受邀至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文宣館「藝文創意」展區中展出。
在種子長時間相處與創作的過程中,黃阿皮心中充滿感謝。這些微小種子讓她能將興趣結合事業,也恰巧呼應現今重視的永續與環保潮流,因此感到十分幸運。最後,她希望觀眾在看見這些作品時,能重新認識原本會被丟棄的東西,發現它們其實也可以變得有用、好看,進一步改變大家對廢棄物和藝術材料的想法。
採訪側記:
「不歸鹿」工作室充滿濃厚的藝術氛圍,四周擺滿了許多與種子相關的佈置裝飾,彷彿走進了大自然的世界。在這次訪談過程中,藝術家黃阿皮的談吐與舉止充滿氣質,與她對話讓人感到非常放鬆。她的作品精緻美麗,展現出她對種子藝術的熱情與專業。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