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字心 活版情-三位印刷職人的光榮退役
【公民記者正氣哥報導】這家隱身於台北萬華巷弄內的東鑫印刷廠,老板洪東漢將一塊塊厚重的鉛字活版,嵌入印刷機,「咔咔咔」不間斷的老機器聲,敵不過數位印刷的潮流,這家全台北市最後一家的鉛字活版印刷廠,即將在今(2025)年10月底熄燈,走入歷史。洪東漢決定要將印刷廠的活版印刷機具,全數捐贈給台北市文化局,在11月15日起的「城西生活節」陳列於萬華剝皮寮歷史街區,讓後代了解台灣活版印刷產業,曾有一段輝煌的歷史。

萬華曾經是台北市鉛字活字版印刷的集散地,全盛時期有超過三百家活版印刷廠在此聚集。當時才14歲的洪東漢,從新竹到台北當印刷學徒,靠著客家人不服輸的硬頸精神,在30歲(1972年)那年,成立東鑫印刷廠,終身無悔的執著於鉛字活版印刷業,至今已超過50年歷史。
洪東漢無奈的說:「活版印刷即沒有利潤,因為電腦印刷導致生意跑光了,活版印刷就快滅種、絕跡了!」隨著活版印刷產業逐漸沒落,如今的東鑫印刷廠,只剩下老闆洪東漢夫婦和資深排版師傅林塗貴三個人,組成東鑫鐵三角,包辦廠內外所有大小事。
活版印刷的分工是「檢字、排版、打樣和印刷」。檢字牆的鉛字,是按字典的部首分類,字典背熟,部首熟的話,就可以檢字。資深排版師傅林塗貴表示,檢字最辛苦的地方,就是一天要站8個小時,要檢8千個字以上,如果客人字跡太過潦草,將大大影響檢字速度。

「每一個鉛字其實都是有重量的」,編輯陳燕靜表示,每一個鉛字都是在300度高溫的鑄字機裡面做出來的,所以鉛字它本身是有溫度的,鉛字跟現在的電腦文字不一樣,它會讓你覺得這個文字是活的,不是像電腦字體是一成不變的。
具有80年歷史的松林書局,第三代老板蔡彤明認為,當這個印刷產業變成在市場無法自由競爭的時候,建議政府應該關心及介入,建議把機器讓工專、技職單位的機械系做保養管理,設計相關科系來做實際的操作跟活用,才兼具保存跟傳承的意義。
傳承是要從下一代開始做起,鉛字獨有的溫度和厚度,展現活版印刷無可取代的魅力。隨著台北市最後一家活版印刷廠即將熄燈,期待政府及民間共同攜手合作,為台灣的活版印刷業 尋找新的出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