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代替聲音 獨立中途的堅持與挑戰
記者 陳信穎 台北採訪報導
在台北內湖的巷弄裡,藏著一所民間中途之家。這裡是來自香港、聽力受損的女孩親手創立與經營。這條路,對她來說更不容易。她一步步為流浪貓築起暫時的家,八年來已幫助超過500隻貓找到歸宿。
我去外面抓貓,貓咪躲在車底下我都會找不到,因為我聽不到貓咪的叫聲。
照顧貓,不只是出於一時的愛心,而是一天天累積下來的責任。
不同於收容所能大量收容、集中管理,中途之家需要親自照料每一隻貓。送出兩隻,才能再接兩隻。
獨立中途是自己花錢照顧,我這邊也不是立案的法人團體,所以沒有辦法募款。不過有一些朋友其他志工會幫忙,他們抓到貓咪之後,沒有地方放的話,會放過來我這邊,他們負擔物資跟醫療費。
由於聽障緣故,她不太適合參與繁複的立案與開會流程,成為正式的法人動保團體也因此更加困難。
她也在尋找,如何讓中途之家能走得更遠,更長久
我有想要轉型當貓咪旅館,然後再做中途,不過這是跟中途旅館比較麻煩。要慢慢來才有辦法,因為我經營這邊已經花了很多的錢,沒有更多財力去做這個貓旅館的事情。
談到未來,她考慮將這裡轉型為貓咪旅館,只是一切都要慢慢來。即使無法成為規模龐大的中途團體,這條路她仍然踏實地走著,沒有放棄。
她也期盼更多人能夠了解中途的努力,認同「領養代替購買」,讓每個生命都有機會被溫柔對待。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