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虛擬貨幣投資黃金詐騙事件對社會安全的警示

2025/07/04 22:09
24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發展與虛擬貨幣興起,詐騙集團不斷翻新手法,從過去的電話詐騙、假交友,到現在的「投資黃金」、「虛擬貨幣套利」,假借專業金融名義包裝詐騙話術,令人防不勝防。台中市豐原區王姓一家五口疑似因為遭遇「黃金投資詐騙」而枉死,引發社會震驚。幾乎同一時間,台中市警局第二分局成功攔阻一名董姓婦人匯出25萬元,挽救她免於遭詐,形成一個值得深思的對照。 這起案例突顯出三個警訊。第一,詐騙集團利用「黃金投資」與「虛擬貨幣」的話題性,誘導受害者產生暴利幻想,掩蓋其本質為非法斂財行為。投資者缺乏足夠的金融知識,又受到通膨與低利率環境壓力,容易落入「低風險高報酬」的陷阱。第二,詐騙模式日趨組織化、話術標準化,如案例中董婦出現前後說法不一、明顯被「教戰守則」所控制的情形,顯示詐團針對民眾心理設計套路,強化其行動一致性與隱密性。第三,民間與公部門的即時合作(如行員主動通報、警方迅速介入)成為防詐關鍵,若缺乏這道防線,財產損失甚至人身悲劇恐將頻傳。 面對此類詐騙橫行,政府應加強三項措施:一是普及金融與網路安全教育,特別針對中高齡族群強化實戰案例演練與警覺訓練;二是與民間金融機構建立預警合作機制,建立疑似詐騙警示模型與資料共享平台;三是要求LINE、Telegram等通訊軟體業者,強化投資群組監控機制,打擊境外假帳號與虛假投資廣告。 王家悲劇令人痛惜,也警醒社會:科技進步不能缺席道德與法律防線。只有全民共築防詐網絡,才能避免下一位受害者步入陷阱,守護家庭與社會的基本安全。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