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建築系:設計與實作的世界
(整篇無記者過音)
文化大學資管系大三 賴同學
讀建築系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它需要很會畫畫嗎
文化大學資傳系大三 陳同學
如果空間感比較沒有那麼足夠的人 可以去念建築系嗎
文化大學建築系大一 楊同學
我首先在之前我是有繪畫底子的 可是在我自己的過程看來
大一的時候繪畫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必備技能 因為一開始進來的時候
還是以做模型的那個手作比較多 畫圖反而是一個沒有那麼必須需要的加分技能
而且老師會更在意說你的模型 到底有沒有呈現出你真正想要表達的事情
所以畫畫我認為是沒有很重要的事情 反而是你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
了解你要怎麼做出一些設計 或者是在一些色彩搭配上的觀念 會是比畫畫更重要的內容
文化大學建築系大一 陳同學
至於你說的空間感嗎 我覺得是蠻重要的一個東西
因為我就是一個當初比較沒有空間感的人
因為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難以捉摸的東西 你說這樣子是一個空間感
你說四根棍子插在那邊也是一個空間感 你說玻璃窗這樣圍成那樣子也是有空間感
所以我們對於這件事情 也是一個每個人對空間感都是一個問號吧 所以我覺得這個蠻重要的
文化大學觀光系大三 許同學
(想請問你對建築系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他們要讀五年
文化大學建築系大五 Gary
其實建築系從大一一開始進來 是在做那個設計 想法的突破
就是你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會 覺得建築師原本就是一個building
後來可以變成就是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 先打破那個想法 然後二年級是加入一些人體的尺度
就是你雖然天馬行空但是你要跟人有相關 三年級會加入一些法規
大四會加入更都市的尺度 所以它的尺度會慢慢上升
然後到大五就是全部整合起來 去思考說你想要做的題目這樣子
所以其實我覺得五年制還不錯是 每一個時間都有你需要訓練的那個部分
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 駱又誠
唸五年其實就是有兩種系統 有的學系是念四年 那有的學系是念五年
那目前臺灣的五年好像比較多佔多數這樣子 那差別其實就是說以前的學位上給的不一樣
以前五年制是給建築學士 那四年制的話可能是工學士或理學士學位
那我們自己系上以前最早是四年制 後來改成五年制
最近又這個因應少子化招生方向學校的策略 把它改成四年制這樣子
文化大學建築系大五 黃同學
因為像我們第五年主要是在做畢業設計 然後會為期一整年不會有其他的課
那假如是像一般科大四年的話改成四年制度 就變成是我們必須要在原本四年的設計進程
變成三年就要學完 然後最後一年一樣做畢業設計
或者是他必須在四年級的時候 同時修四年級該學的設計理論
跟五年級一整年的畢業設計就放在同一時間 我覺得這樣會有點趕
文化大學建築系大五 Gary
學校可能是希望說有一個噱頭是 我們四年然後也可以考建築師這件事情
想要用這個少人家一年 然後又是大學的身份去爭取更多的招生這樣子
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 駱又誠
四年的好處就是我們系上的規劃就是 第一個是五年改成四年
我們號稱可以比較早去跟這個業界接軌 那再來就是我們開始成立了室內設計組
大二大三的題目就會分軌 他可能同一個題目他可以做建築
也可以做室內的設計 可是這不會影響到他考建築師的資格
因為我們還是建築系就是法規上面 我們可以具備考取建築師執照的資格
那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現在處於一個 戰略上比較有利的地位
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 鄭人豪
但是我有時候會回來想說 是不是我們以前受的教育訓練
就適合你們這一代的訓練 我覺得那個是一個很關鍵的討論
我們在前年我跟著現在的主任去德國 人家受三年 人家的建築訓練是3+2
就是他可以是三年然後就訓練完 然後我們應該是今年初去東京大學
他們也希望把那個大學的訓練 叫做通識化
然後把那個專業訓練的時間壓縮 因為他們希望可以比較快速的來完成這件事情
所以到底四年好不好 我們不知道 但是看起來好像在全世界的趨勢上
不見得一定要適用一個五年的訓練 所以我們常會覺得那為什麼一定要念五年
大家不太理解這件事情 所以可能就會覺得這樣的調整 好像有那個必要性
華岡新聞 楊絜茹 胡宸欣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