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誰的路,誰來守 高齡駕駛與一場不忍的沉思

2025/05/21 10:43
2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誰的路,誰來守——高齡駕駛與一場不忍的沉思》 

一條馬路,連著的是誰的家?三名小學生的生命,在三峽的一聲碰撞中,被從此切斷。肇事者是一位78歲的老人,他可能曾是誰的父親、誰的祖父、誰的某段回憶。但在那一刻,他是握著方向盤的「不確定因子」。 交通部長陳世凱於5月20日深夜舉行記者會,語氣沉重,宣布三項針對高齡駕駛的政策變革。這不僅是對交通的調整,更是社會集體記憶的一次修補,一場遲來的自我提醒。 

一、換照年齡下修,70歲即成門檻

現行規定:年滿75歲需換照。

  • 未來新制:年滿70歲即須換照,提前五年設防。

  • 訴求核心:不是懷疑每一位高齡者,而是提醒我們「能力」與「習慣」之間,總有時差。

  • 社會現實:70歲以上持有駕照者目前為182.6萬人,10年後預估增至272萬人。這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也是一場亟待轉彎的車流。


二、實地課程納入換照制度,肇事經驗成為教案

  • 目前規定:體格檢查與認知功能測驗是標準程序。

  • 新增措施

    • 有肇事紀錄者,須完成《安全駕駛實地訓練課程》。

    • 所有人需參與《危險感知與交通安全教育課程》。

  • 意義延伸:這不是處罰,而是一場補課。人生可以累積智慧,但也需要有人提醒:你不是當年的你,這不是當年的路。


三、擴大關懷機制,從記點走向預警系統

  • 現行制度:65歲以上者如記點達3點,交通主管單位即啟動「關懷通知」。

  • 未來擴充:新增以下兩類也列入主動關懷對象:

    • 有「常見違規」紀錄者。

    • 曾為「事故第一當事人」者。

  • 背後思維:不是等到悲劇才出手,而是讓「關心」成為一種日常制度,而非哀悼的修辭。


四、退場機制與尊嚴補償:TPASS換照補助構想中

  • 新政預告

    • 鼓勵高齡駕駛自願繳回駕照者,可獲TPASS交通補助(具體金額與細節,交通部預計三月內公告)。

  • 制度意涵:不是剝奪行動自由,而是提供選擇的尊嚴。讓退場,也能體面。


五、背景與趨勢:超高齡社會不是未來,是現在

  • 數據現況

    • 65歲以上駕駛人:291萬人

    • 70歲以上持照人:182.6萬人

  • 未來展望:10年內70歲以上持照者將達272萬人,不管你願不願意,這個社會的駕駛樣貌,已然在改變。


六、改革時間表:三月擬定,明年上路

  • 交通部承諾:三個月內完成所有細節規劃,政策將於明年正式施行。

  • 部長語氣:這不是為了回應輿論,而是為了避免下一次新聞成為訃文。


結語|誰來為那條回不了家的路,負責?
在我們為高齡長者爭取自由的同時,也必須記得,每一條馬路上奔跑的,不只是車輪,還有孩子的夢。

我們在守護「老」的尊嚴,也不能遺忘「小」的生命。

政策不是冷冰冰的條文,是社會對悲劇的一次真誠回應。正如那場記者會不是形式,而是一個國家的沉痛反思。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