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荒地到綠地——光輝里的永續實踐日常
在新北市三重區光輝里,有一位默默耕耘多年的在地推手——吳松春里長。他長期關注社區環境品質,不僅定期召集志工清掃街道,舉辦環保宣導活動,更攜手鄰近的光興國小,將校園內一塊原本閒置的荒地打造成一座兼具教育與生態價值的小菜園。
這塊菜園的誕生,源自校方對荒地潛藏安全疑慮的關心。為了避免雜草叢生及蛇蟲滋擾,吳里長主動接手整地與認養工作。經過志工們齊心努力,原本荒蕪的土地如今已種滿了香蕉、百香果、蔥、高麗菜、紅心芭樂與地瓜葉等多樣蔬果。施肥以咖啡渣、蛋殼和水果皮為主,防蟲則以自製辣椒水與小蘇打水替代化學藥劑,展現出對自然友善的種植理念。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小菜園也為校方推動食農教育提供了寶貴的場域。因而老師們能夠帶著學生們走入里長與義工攜手打造的「開心農場」,並實地觀察植物生長、認識蔬果種類,讓知識跳脫課本框架,轉化為親身體驗,進一步培養孩子對土地與食物的尊重與認同。
除了菜園,吳里長也持續推動綠美化工程,包含打造生態池、種植花卉以及美化校園圍牆外觀。生態池內飼養三斑鬥魚,能有效控制孑孓數量,兼具觀賞與防蚊功能。校園周邊設立的植物解說QR Code,更結合數位工具與環境教育,成為鄰里間共享的學習資源。
我們在實地走訪時觀察到,志工們展現出高度的默契與熱情。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退休後想保持活力,有的則單純希望回饋社區。雖然沒有華麗的成果展示,但這些日復一日的付出,實實在在地讓光輝里變得更乾淨、美麗,也更有凝聚力。
吳里長表示,他並不在意個人的表現或獲得回報,推動這些改變的初衷,是希望讓社區環境更完善,進而讓下一代能在更友善的空間中成長,從生活中建立起與自然的連結。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