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屏東自來水廠的永續教育路

2025/05/12 13:45
16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公民記者 賴彥丞 吳東融 屏東採訪報導

照片

圖一、屏東自來水廠大門

  1. 水源重地的發展

屏東自來水廠,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代日治時期,也是早期屏東市內重要的供水廠,肩負了城市中日常的用水重任。而為了維護水源純淨,廠區長年禁止進入,帶給我們了一絲的神秘色彩。此地的地下水質優良、水源也相當的豐沛,主要以屏東水道利用唧筒井將地下水揚升至30公尺高的配水塔,然後利用重力自然向下流動。但此地因水源重地的關係,不允許讓遊客進入,擔心會汙染到水資源。也使得外界民眾難以真正的瞭解這座擁有將近九十年歷史的淨水場域。

圖二、熱情的邱坤基技士與正在聆聽解說的志工

  1. 水塔之下的知識之旅

2023年的九月「原屏東水道水源地」被認定成為了屏東縣的文化景觀,正式列入文化資產保護範疇。這座水源地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其深厚的歷史背景,重點更在於它保留了日治時期珍貴的水利工法。透過採取低環境負荷的淨水處理方式,以及利用地形高低差進行重力送水,其技術展現出高度的環境適應性與科學思維。即便歷經近九十年的歲月,相關設施依舊可正常運作,證明當時工程品質的穩定與設計者對美感與細節的堅持。位於市區、鄰近多所學校的這座歷史淨水場,不僅長期肩負供水任務,更蘊藏發展為水資源教育基地的潛力。

 

 


圖三、內部氣曝池、慢濾池與淨水等設施圖

  1. 打造共學的永續基地

但是當我們逐漸踏入這片昔日封閉的區域,並親眼見證其結合歷史脈絡、水利工程與自然環境的多重價值之後,卻也更深刻地體會到這座水源地不僅是供應民生用水的設施,更是一座仍持續運作、承載地方記憶與知識的「活的博物館」。除了其文化與技術層面的重要性,我們也認為它具備成為環境教育基地的潛力,能進一步結合在地社區與學校資源,發展出以水資源管理、生態保育為核心的學習場域。來自屏東科技大學的丁澈士教授也提到:「期許未來能夠串連鄰近的高雄市定古蹟「竹寮抽水站」與屏東縣文化景觀「來義鄉二峰圳」,形塑南部水資源文化的歷史軸線。」而我們也認為未來如果能推動園區對外開放,將可與周邊幼兒園、小學甚至大專校院合作開設主題課程,使這裡成為喚起公眾環境意識的起點,也可以為屏東在地邁向永續轉型提供一個具體而生動的示範場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