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小豆苗”細心灌溉 慢飛天使邁向自立

2025/05/18 19:30
3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標一:小豆苗助身障青年 累積職場力

OS:早上8點,21歲的上寧踏上前往小豆苗的路。她是輕度智能障礙者,高三畢業後就到小作所培養工作技能。

BITE(小豆苗學員劉上寧):我們現在在做蔓越莓口味的牛軋餅。(在小豆苗)我會學到做餅乾,(還有)跟客人互動。

OS:小豆苗訓練他們製作點心,從手工到包裝一手包辦,也強化手眼協調,幫助學員更獨立。

標二:從互動中成長 媽媽看見改變

OS:上寧在小豆苗不只學到烘焙,還在販售商品時,練習與人互動。

BITE(劉上寧媽媽梁燕玉):在小豆苗這邊可以遇到不同年齡層的人員,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講可能社會化一點,對她來講是一種成長。

OS:不過,並非所有的身障孩子都像上寧一樣幸運,可以在畢業沒多久就找到小作所。   

BITE(劉上寧媽媽梁燕玉):我們的朋友的孩子,有的還在等待,像孩子在高職畢業(後)的2年或3年之後才找到小作所、庇護工場(所以)還是不足夠的。

標三:小作所供不應求 盼資源加速補足

OS:新北市僅有34處小作所,服務不到600人,需求遠超供應,部分候補時間更長達2年。

BITE(小豆苗社工主任林醇檍):有需求所以我們成立,成立了之後呢,需求就會大量的湧入,就是供不應求的(狀態),那我們目前台灣的政府仍然在添加小作所的數量(當中)。

OS:在台灣,像上寧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需要的不只是訓練空間,更是機會。當小作所不足,我們是否準備好,為他們打開更多的門?

記者 杜子心 黃鄒承恩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