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政策應回歸科學,避免重蹈覆轍

2025/02/17 09:53
10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根據近來的許多研究,皆指出燃燒式紙菸的二手煙對人體的影響甚至比以往認知的更為嚴重,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統問題的風險大幅提升。然而,政府對於相對危害較低的替代產品(如加熱菸)的上市審查卻一再拖延,使得吸菸者只能繼續使用傳統燃燒式紙菸,間接讓社會承擔更大的健康風險。這種情況與過去疫苗政策的爭議如出一轍,凸顯出政策應該回歸科學,而非受政治考量影響。

照片

多年的研究顯示,紙菸燃燒後產生的煙霧中含有超過 7,000 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 70 種已知為致癌物。近來研究指出,即便是短時間接觸,也可能提高非吸菸者罹患心血管疾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風險。2024 年歐洲心臟病學會的一項研究指出,短時間暴露於二手煙環境,即可能顯著增加罹患心律不整的風險,提高中風與心臟衰竭的機率。此外,美國癌症學會的數據顯示,長期吸入紙菸二手煙會使非吸菸者的肺癌風險增加 20% 至 30%。對於兒童來說,紙菸二手煙的影響更為嚴峻,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長期暴露於有紙菸二手煙的環境,可能導致肺部發育不良、氣喘惡化,甚至提高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的風險。這些研究結果強烈顯示,傳統燃燒式紙菸不僅危害吸菸者自身,也嚴重影響周遭的家人、朋友、同事,甚至下一代。然而,台灣政府仍然遲遲不開放加熱菸上市,讓已經吸菸的成年人無法獲得較低危害的菸品,導致紙菸二手煙問題持續惡化。

許多政府的研究機構例如比利時最高衛生局(2020 年)、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2018 年)或日本國立公共衛生研究所(2017 年)、和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2020)的研究都指出加熱式菸草產品所產生的有害物質與致癌物比燃燒式紙菸來得低。韓國在2022年的一項大規模的臨床追蹤研究結果顯示,與吸紙菸相比,轉用非燃燒式菸草產品確實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法還是完全戒掉任何菸草產品。

此外,根據日本、德國、瑞士、丹麥、荷蘭、英國、加拿大等國的衛生部及相關機構的研究,和目前可得的數據顯示,加熱菸的主要使用者是成年吸菸者,而非青少年,且青少年的加熱菸使用率遠低於紙菸。例如,在日本,國中生的紙菸使用率為 1.9%,而加熱菸僅 0.5%;高中生的紙菸使用率為 2.7%,加熱菸則僅 0.3%。類似的趨勢也出現在德國、美國和瑞士等國,加熱菸的使用率大多維持在低個位數的百分比,並遠低於紙菸。

然而,由於台灣尚未開放合法的加熱菸販售,黑市產品成為主要來源,無法有效管控未成年使用問題。如果政府能夠以嚴格的監管機制允許加熱菸上市,將能有效降低黑市供應,進而減少青少年取得的機會。當政府缺乏清楚的監管時,市場就會充斥來自非法或不受監督的產品,反而讓公共健康風險加劇。

台灣在 COVID-19 疫情期間,疫苗政策曾因為政治爭議導致延誤,影響了民眾接種進度。當時,一些疫苗明明已有足夠的國際科學證據支持,卻因為政治考量而延遲採購與施打,結果導致疫情控制進度受阻,甚至讓部分民眾對疫苗產生不必要的疑慮。這顯示當政策決策不以科學為基礎,而是受到政治角力影響,往往會對公共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然而現在加熱菸的審查與當時疫苗政策的困境相似。然而,政府卻以「健康風險評估需謹慎」為由,將審查程序無限期拖延,這與當初疫苗政策的拖延如出一轍,無異於讓數百萬吸菸者繼續使用燃燒式紙菸,進一步加劇紙菸二手煙對大眾的危害。

政府應該從 COVID-19 疫苗政策的教訓中學習,理解公共健康政策應回歸科學,而非受到政治考量影響。當已有足夠的科學數據證明加熱菸可以相對降低危害時,持續拖延審查只會讓問題惡化,導致黑市猖獗,並讓吸菸者繼續使用更具危害的紙菸,進一步加劇紙菸二手煙對大眾健康的影響。菸害防制應該以科學為基礎,而非政治角力的犧牲品。否則,我們將再次重蹈疫苗政策的錯誤,讓公共健康蒙受不必要的風險。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