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正大學

承載思念與信仰—紙糊技藝

指導老師
吳政龍

團隊成員
許時濃、王薇、趙若彤

深度報導

「糊紙」以喪葬、宮廟、節慶為三大需求。糊紙起於唐太宗舉辦普渡法會,命技師以竹子和紙創造出紙糊作品,這項技藝便開始流傳,經歷了好幾世代,成為重要的傳統文化。 糊紙不僅僅是一項技藝,更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文化,讓信仰與思念有了依歸。近年來因應傳統觀念轉變及環保意識提升,傳統糊紙店面臨倒閉及轉型的難題。許多媒體在採訪撰寫糊紙技藝相關報導時,多著重在其技藝的消逝及沒落,鮮少探討技藝乘載的文化意涵,如何透過轉型而延續。從傳統繁複工序,到印刷生產,糊紙產業即便轉型,在文化上仍乘載與家人對往生者的思念、信眾對神明的依託,在心意的傳達上是不變的。透過這則新聞,可以一窺產業在轉型之際,如何透過新舊技藝的揉合,發展出新的產業模式。

報導緣起

在嘉義縣民雄鄉待了四年的我們,從在地的民雄大士爺季開始發想,在探尋的過程中,注意到了焚燒紙糊神尊的儀式,深受其背後所乘載的信仰文化所吸引,便開始去了解糊紙技藝背後的意涵以及產業現況。許多媒體在採訪撰寫糊紙技藝相關報導時,多著重在其技藝的消逝及沒落,鮮少探討技藝乘載的文化意涵,如何透過轉型而延續。在一步步深入走訪的過程中,我們採訪了桃園的名家糊紙店,以及雲林的明昌紙藝工坊。每次採訪都讓我們對於「糊紙文化」有了新的看法。因此,希望將我們的體悟透過報導呈現給大眾,為傳統產業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提供不同的視角。


團隊介紹

由三位熱愛新聞的大四畢業生組成,從大二起便一腳踏入新聞產製的行列。期望在大四的最後,能夠做一支深入報導作為學生時期新聞的完結篇。在中正傳播的記者生涯中,我們學會透過在鄉村的獨特觀點,更用心的體會、關懷在地議題。期望透過細膩的觀察,產製出更有意義的新聞,關心被忽略的角落,為世界帶來更多觀點。


幕後花絮

身為記者有一個很大的特權,就是能站在第一線,親自去接觸受訪者、接觸產業以及所有資訊。親身體驗這個過程,不僅僅是採訪,更是一種學習,得到的收穫很多。透過和受訪者的請益和交流,也讓我們對「文化」本身有了更多的體悟。一個主題就是一次摸索,這次就是在傳統產業中的探險,這支專題報導就是我們「探險記實」的產物。採訪以外,也結識了許多人,得到很多幫助。感謝民雄大士爺廟的周董事長,仔細的為我們解說大士爺季背後的意涵,讓我們有機會連結到本次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