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其他候選人置之不理 唯有他全面擁抱同志的新紐約市長卓蘭•曼達尼

2025/11/13 19:36
4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整理報導/宋瑞文

「我們無法讓跨性別運動者希薇亞蘭•里維拉(Sylvia Rivera)復活,但我們可以建造一個重視跨性別市民的紐約來紀念她。」新當選的紐約市長卓蘭•曼達尼(Zohran Mamdani),在他選前的競選影片裡如此說道。

 

照片

*圖說:1970年,希薇亞蘭•里維拉站在「街頭變裝者行動革命者」組織的旗幟前。(來源:wiki)

 

希薇亞蘭•里維拉,曾在1970年代與好友共同創立了「街頭變裝者行動革命者」(上圖),幫助無家可歸的同志族群。呼應里維拉的貢獻,新紐約市長曼達尼希望,在川普一連串地對同志族群的打壓之下,讓紐約成為庇護美國同志的城市(下圖)。

 

照片

*圖說:曼達尼在選前的跨性別主題影片中宣示,將使紐約成為庇護同志的城市。(來源:官方頻道

 

曼達尼說,川普上任之後,對跨性別等同志族群,進行焦土式的打壓。例如,2025年1月,川普要求領有聯邦經費的機構終止各類19歲以下的性別肯認醫療(Gender-affirming care)。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Health),因此取消兩位跨性別青年的門診預約,引發抗議。

所謂性別肯認醫療,旨在幫助跨性別者生理與心理性別認同一致,以緩解其精神痛苦。據報導者報導,精神科醫師若要判斷未成年是否有『性別不安』,需要經年累月的觀察,「醫生與個案看診關係都是以年計算」。

相對於川普的打壓,曼達尼在其同志政策頁面寫道:「將撥款6,500萬美元,支持並擴大紐約市的性別肯認醫療。」而就整體性少數的權益而言,曼達尼承諾,設立LGBTQIA+事務辦公室,投注8,700萬美元資金,提供心理健康、醫療保健、居住,和法律支持等。

在曼達尼長達6頁的同志政策裡,以具體的數據說明同志族群的困境,像是:「LGBTQIA+青年經歷無家可歸的可能性,比同齡人高出120%。」、「整個教育部門僅有2名LGBTQIA+聯絡員,卻要面對1800所以上的學校和超過90萬名的學生。」

除了上段的流落街頭與教育資源稀少的問題,還有老年同志面臨的租屋歧視,與跨性別就業等,曼達尼都提出相應的計畫與預算。

值得一提的是,曼達尼在主張種種的社會福利政策時,也交代了財源如何籌措及其合理性。例如,時常被提及的富人稅:對紐約最富有的1%的人(年收超過100萬美元)徵收2%的統一稅率。這項政策的背景是,目前紐約的所得稅率缺乏級距,無論年收是5萬還是5000萬美元,稅率基本相同。

美國同志組織GLAAD撰文表示,曼達尼是紐約市長選舉主要候選人中,對於影響LGBTQ群體,特別是跨性別的問題,唯一一位發布詳細提案,闡述其立場的候選人。他也對紐約同志組織的問卷調查做出了全面而詳盡的答覆,而其他候選人卻置之不理。

在曼達尼特別為跨性別設計的競選影片底下,網友malcifer9950留言說道:「身為跨性別者,我已經習慣了默默承受痛苦,也習慣了接受大多數政客要嘛公然仇恨我們,要嘛認為我們的權利太過另類,不值得爭取。聽到曼達尼如此友善地談論我們和我們的歷史,我真的熱淚盈眶,謝謝你與我們站在一起。」

美國同志組織GLAAD表示,除了曼達尼的勝選,維吉尼亞州選民還選出了該州首位女州長,儘管她的對手在競選的最後幾週,每週投入200萬美元投放煽動性廣告攻擊跨性別者。曼達尼說:「權力最大的川普,耗費大量精力去攻擊權力最小的跨性別族群。」

在曼達尼的同志政策裡,借鑒了全美各地,像是舊金山、堪薩斯城等地,在過去如何透過立法,保護同志族群免於壓迫。GLAAD表示,如今,在維吉尼亞州、威斯康辛州、內布拉斯加州、肯塔基州、賓州等州,反跨性別運動已在一次又一次的選舉中慘敗。

 

 

照片

*作者簡介:宋瑞文,平時是台灣中島美雪介紹會講者與能源專欄寫手。在讀者的贊助下,偶爾也寫同志文章,如果你也有興趣打賞,可以到我臉書聯絡。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