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拳頭裡的噶瑪蘭精神:武代‧武穆斯用泰拳打造「格鬥部落」,走出一條不被看好的創業路

2025/11/08 01:40
2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公民記者 王國鴻/花蓮報導】在花蓮豐濱的部落裡,武代·武穆斯(Utay Umus)以拳頭開闢了一條屬於族群與文化的道路。他不僅是一位格鬥教練,也是創業者,更將泰拳與噶瑪蘭族精神融合,創立「格鬥部落」,讓運動成為族群文化的承續場域。

「國小二三年級第一次看李連杰、成龍的功夫片,我就想學拳;國中看K-1比賽時,看到泰拳選手播求的力道與技巧,我感受到與自己的共鳴。」武代回憶,格鬥對他而言,不只是打鬥,更是一種挑戰自我、展現精神的方式。資源有限的花蓮,讓他萌生了「沒有環境,就自己創造環境」的想法,也成為日後創業的信念。

畢業於東華大學體育系的武代,本可選擇安穩的教師之路,但他決定北上台北學習泰拳,面對家庭與文化質疑,他仍堅定表示:「喜歡這項運動,就應該有人去做、去推廣。」在台北孤單的日子裡,每一次揮拳訓練都像在對自己說:我選擇的路,我必須走下去。

成立「格鬥部落」後,武代希望拳館不只是運動場,更能成為部落般的文化基地。他說:「我們想把部落氛圍帶進拳館,讓大家感受到互助與凝聚力。」身兼漢族、西拉雅族、阿美族與噶瑪蘭族血統的他,特別以噶瑪蘭族精神為核心,將族群價值融入拳館日常與團隊管理。格鬥運動在他手中,不只是體能訓練,更是現代社會中族群精神自然落地的行動場域。

照片

格鬥部落 /圖片來源:武代·武穆斯 提供

對青年創業者或返鄉青年,武代建議:「堅持與謙虛並行,用行動證明自己。」他強調,遇到批評要先消化,不急於反駁,而是用實際行動回應。他將拳擊場上的冷靜、觀察與精準策略,延伸到生活與創業管理上,讓拳館成為學員建立自信與責任感的場域。

「文化會被同化,語言可能會消失,但精神不能被磨滅。」這句話成為格鬥部落的精神圖騰,也映照了武代對土地、族群與未來的責任感。他用拳頭打出返鄉創業的路,用部落智慧建立現代訓練體系,提醒青年:真正的力量,不是擊倒多少對手,而是每一次面對挑戰時不退縮的心。

Podcast《青年返鄉 Are You Ready?》EP122《 拳頭裡的噶瑪蘭精神:武代‧武穆斯如何用泰拳打造「格鬥部落」,走出一條不被看好的創業路》不只是關於一位格鬥教練的故事,更是無數在主流社會中尋找文化與自我定位青年的寫照。節目提醒每位聽眾,勇氣與行動可以讓文化與信念延續。專訪全文|https://17taluma.substack.com/p/e78

照片

 Podcast 頻道名稱|青年返鄉 Are You Ready

▸主題|EP122 拳頭裡的噶瑪蘭精神:武代‧武穆斯如何用泰拳打造「格鬥部落」
▸來賓|格鬥部落創辦人 武代‧武穆斯(utay umus)/潘弘旻教練
▸主持人|Mayaw馬耀

▍ 節目收聽連結|如下

▸各大各大PODCAST頻道| https://bit.ly/3QlEmFf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Mayaw_Amis/podcast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https://line.me/R/ti/p/@673ykqzt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