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野化水牛和退役牛 該何去何從?
這是發生在2020年12月陽明山國家公園水牛大量死亡事件,引發輿論與各界的關注。

(圖: 胡正恆提供)
專訪: 學者專家 教授胡正恆
陽明山國家公園在2020年開始了一個刺鐵絲網圍籬的強化和合圍的措施,就是把整個擎天崗42公頃的草地封閉起來。這一年的冬天遇到極度的寒冷,原本冬天日照也不夠,草料也不夠。我們在2021年就陸續發現,封閉的擎天崗草原就死掉30幾隻的水牛,整個國家公園裡面的野化水牛就死掉了50幾隻。

(圖: 胡正恆提供)
陽明山擎天崗草地景觀,有賴水牛啃食來維持,牠們是最天然的除草機。每年冬天東北季風強勁,水牛就會南下,常與士林平等里居民發生人牛衝突。

(圖:徐明忠提供)
專訪:台北市士林區平等里里長
以擎天崗海拔差不多800公尺來講,差不多只有4-5度的溫度,對牛隻來講是牠承受不了。牠每年都會往南來避冬,至少有一半左右會下來,下來難免都會造成農損,這是農夫比較傷腦筋的地方。
陽明山野化水牛原先是由台北市農會照顧,國家公園成立後,這些無主的流浪牛就移交給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成為自然公物。

專訪: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保育解說組 科長 鄭凱方
在農會時代,這些牛隻,大部分的時間比較溫暖的時候是留在山上,留在擎天崗的,可是在冷的時候,農會就會讓牠往下向下讓飼主能夠帶下山。
專訪: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保育研究科 科長 高千雯
我們跟里長一樣都是早期牛隻飼養未盡、善盡飼主責任所留下來的流浪牛的苦主。

這些被棄養的野化水牛,在全台灣四處的河川地都看得到牠們的蹤跡, 2024年年初新北市高灘處派人抓捕,來避免人牛產生衝突。

專訪: 獵人 周先生
18隻 (幾隻)18隻,(你要抓去哪裡) 我要拿到花蓮的瑞穗那個地方,安置,(是誰通知他的) 高灘處,因為傷害到人,(花蓮瑞穗有安置中心嗎) 有 (叫什麼名字) 兆豐。
隨著農業機械化水牛逐漸被取代,退役後的牛隻,也同樣面臨被宰殺、棄養與安置的問題。位在台南善化的老牛的家,是台灣首座由地方政府設立的水牛安養中心。

專訪:台南市農業局畜牧科 科長 徐幸君
我們老牛的家,大概是在98年規劃, 99年5月1日正式啟用,當時是蘇煥智縣長,他為了要推廣、發揚我們人道精神,所以他讓退役後的老牛,不會因此而進了屠宰場,所以我們可以讓老牛來這邊安養天年,享受牠們的晚年時光。

因為不捨退役的老牛被宰殺,在雲林土庫的林家良,以一己的力量,設立民間水牛安養中心,來收容退役的牛隻,讓牠們終老。
專訪:雲林水牛安養中心 林家良
我想做水牛安養中心,因為早期農業時代,很多的牛,為了人類去耕種一輩子,最後牠往往被人家去宰殺。賣米,就是我的總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就是放在水牛安養中心。
新竹關西水牛學校除了收留老牛,也時常舉辦人牛共好的活動,來推廣耕牛文化。

專訪:新竹關西水牛學校 校長 李春信
透過認識牛耕田,可以讓我們認識土地,認識牛跟土地的關係,讓土地可以永續,讓地利可以維持住。
位於宜蘭的牛頭司體驗農場,是一個以耕牛為核心的生命教育體驗園區。

專訪: 宜蘭牛頭司體驗農場 黃勁凱
小朋友他需要多多接觸大自然,才有更多生活經驗。也可以對很多動物、很多環境上、很多認知上都會比較好,不會害怕。
專訪:遊客 何小姐
在我們這種7.8年級生,生在台灣是很少有這種童年的回憶。
依照台灣現行保護動物的法規,對於野化和退役牛隻缺乏明確的規範,而且相關動物保護機制是不足的。
專訪: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 秘書長 何宗勳
台灣對於退役的牛隻,目前是歸畜牧法,被主人所棄養的退役牛,牠們的處境,目前是沒有流浪牛一樣,是沒有人管。因為沒有相關的主責機關,如果對公共有危害的時候,或是居民反映的時候,通常當地的動保機關就會介入。介入的處置方式,大部分就是會想辦法送到有一些在照顧一些退役牛的地方,讓牠們可以安度餘生。

牛隻的收容安置機構明顯不夠,如果民間有意願收養,政府是否研議相關補助機制,來為野化與退役牛隻們尋求生存與安置,來保障牠們的基本生存權利。
專訪:宜蘭牛頭司體驗農場 黃勁凱
因為我們是私人的,我們的量能其實很有限,一來是空間有限,再來是因為大家都還要討生活,可能負擔太大,大家受不了。這種還是需要一點政府的幫助,可能會比較好,因為地也貴,可能看政府有沒有一些地是可以提供。
野化水牛已然成為陽明山國家公園擎天崗百年地景之一,然而國家公園管理處卻認為,這些水牛不符合居住在國家公園內的條件,應該要全數移除。

專訪: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保育解說組 科長 鄭凱方
國家公園成立的目的與宗旨,基本上還是在野生動物的保育,跟保護區的一個劃設與教育的部分,確實飼養動物並不是我們主要的價值。
專訪: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保育研究科 科長 高千雯
國家公園應該把牛當成自己的,我們理解這個情感,牛真的是我們很好的夥伴,但是基於動物福利,我們還是希望牠能夠去一個合適的地方。
對於野化水牛的移除,專家學者也提出一些看法。
拖拖拉拉牛耕隊 高一鑫: 如果要移除,我是覺得可以,就是不要便宜行事,把牠當肉牛移除掉。

專訪: 專家學者 教授胡正恆
實務上完全不可能,因為它涉及到大量的時間、金錢、還有人力的投入,我們可以參照歐洲成功的案例,像庇里牛斯山、像阿爾卑斯山,有很多這樣的文化小鎮。馴化的動物族群,一定是可以有控制的手段和管理的方法。我們能夠讓陽明山擎天崗百年文化地景能夠留存下來,這是非常珍貴的資產。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祕書長認為
專訪: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祕書長
是要評估,跟公眾情感會有一些背離,而且牛隻在陽明山也很好,就是一個天然的除草機,陽明山就不用再去花錢做一些除草的動作。而且因為有牛隻在那個地方的話,讓風景更美麗,更多人願意來這邊,欣賞戶外的風光,這是雙贏策略,陽管處不應該那麼的本位主義。
無論是陽明山擎天崗或是各縣市的野化牛隻 ,甚至是退役牛隻的安養問題,牠們的生存權利與動物福祉,以及該何去何從,都有賴公部門提出明確政策、法規及預算,來協助支持安置照護的民間機構。擎天崗百年文化地景,更不能消失,原地保留、有效控管數量,才能兼顧自然文化與生態景觀。

公民記者 林育葶 管翊淇 台北採訪報導
感謝: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祕書長何宗勳,新北市動保處處長楊淑方,台南市農業局畜牧科科長徐幸君,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保育研究科 科長 高千雯,台北市士林區平等里里長徐明忠,專家學者 胡正恆,新竹關西水牛學校 校長 李春信 ,雲林水牛安養中心 林家良,宜蘭牛頭司體驗農場 黃勁凱,拖拖拉拉牛耕隊 高一鑫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