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不只是房子!第七屆危老+都更博覽會帶你看見家的未來
建築不只是房子!第七屆危老+都更博覽會帶你看見家的未來
2025年9月20日,台北
第七屆「危老+都更博覽會」主題講堂於週六熱烈登場,吸引眾多民眾與產業專業人士參與。其中最受矚目的演講之一,是由中華民國都市危老重建協會理事長、臺科大能源永續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楊謙柔博士帶來的《這波綠建築浪潮,改變您對家的想像》。
楊謙柔博士指出,隨著全球2050淨零碳排的挑戰迫近,綠建築的價值已不再僅僅停留在「生態、節能、減廢、健康」,而是提升為結合再生能源、低碳建材與碳權交易的整合策略。他直言:「如果站在趨勢的風口上,即使是一隻豬,也能隨風而飛。」這一波綠建築浪潮來襲:改變我們對「家」的想像。

楊謙柔博士直言:這一波綠建築浪潮來襲:改變我們對「家」的想像(中華民國都更危老重建協會提供)
從遮風避雨到「會發電」的家
傳統住宅給人的印象是安全與遮蔽,但楊博士提醒:「如果你家的窗戶、牆壁、屋頂只能遮風擋雨,太low了。」他認為,未來的「家」應該是具備通風採光、外殼節能,甚至能發電、捕捉碳並取得碳權的多功能載體。
他強調,綠建築不只是環保口號,而是會直接影響不動產的資產價值與融資條件。「綠建築標章可能換來利率下調、貸款成數提升,甚至寬限期的優惠,反之則可能被斷銀根。」
都更、危老與能源轉型的黃金交叉
演講中特別提到都市更新與危老改建的關鍵轉折。楊博士提醒,談判桌上的籌碼已經不再只是「一坪換一坪」,而必須納入碳權與綠色等級的規劃。「碳權是都市更新的綠色貨幣」,他說道。
這也意味著,未來不動產談判中,能效、碳排與綠建築認證將與容積獎勵、停車位一樣重要,甚至決定資產能否保值升值。

參觀民眾出席聽講踴躍,大家都很關心都更危老與節能減碳議題(中華民國都更危老重建協會提供)
生活品質與世代責任
楊博士以白話提醒聽眾,綠建築的價值不僅在能源與金融,更關乎健康與世代責任。「人生有九成時間在室內,如果建材中潛藏甲醛與污染,對健康是長期風險。」他呼籲民眾,在購屋與裝修時應優先選擇綠建材、節能標章家電,為自己住得更好,也為地球環境與下一代創造共贏。
精彩語錄
- 「既有建築能效標示就像健康檢查,電費單一翻兩瞪眼。」
- 「今天不是綠色永續的經濟活動,我的貸款就給你凍結。」
- 「碳權是都市更新的綠色貨幣。」
- 「為了我們的下一代。」
結語
這場演講不僅是技術與政策的分享,更是一場觀念革命。楊謙柔博士提醒:「綠建築不只是房子,而是碳時代下的資產與責任。」當節能、碳權與金融緊密相扣,住宅不再只是棲身之所,而是承載永續與未來世代的「碳資產」。

中華民國都更危老重建協會建材推廣委員會主委蔡錦勳、副主委黃明倫結合鈊樹建設邀集優質建材設備公司共組好宅專區特展~未來建築館(中華民國都更危老重建協會提供)

第七屆危老+都更博覽會主題講堂議程(主辦單位財訊提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