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致理科大探索淨零 綠建築×智慧科技引熱議

2025/10/03 15:34
220次瀏覽 ・ 4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致理科大探索淨零 綠建築×智慧科技引熱議

【新北訊】致理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部今(3)日舉辦「淨零排放與綠建築」專題講座,特別邀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能源永續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中華民國都更危老重建協會理事長楊謙柔,以「綠建築 × 智慧科技:你的未來生活藍圖」為題,帶領學生深入探討全球淨零趨勢、智慧建築應用,以及未來淨零碳建築的完整圖像。講座由通識教育學部林逸棟老師主持,並由主任陳穎慧全程推動與邀請。

照片

▲致理科大探索淨零 綠建築×智慧科技引熱議,參與師生與講者楊謙柔博士合影 (致理科技大學陳穎慧主任提供)

計畫背景:USR與都市永續發展並進

致理科技大學今年獲教育部補助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安心住好宅-雙北都更整合創新服務計畫」,並同時承接內政部補助「都市永續發展與更新學分學程」。本次「淨零排放與綠建築」課程,正是兩項計畫的核心執行內容之一,旨在透過專題講座與跨域課程,培養學生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的能力。

勾勒淨零碳建築藍圖

楊謙柔理事長指出,建築業佔全球碳排放約38%,是淨零政策的關鍵戰場。他說明淨零碳建築的三大方向:淨零能耗、淨零碳排與淨零蘊含碳,分別從能源管理、再生能源應用、建材循環經濟等層面著手。他強調,未來建築將不只是能源消費者,而是能源的「生產者與管理者」,透過AI、IoT與能源管理系統(EMS),實現削峰填谷、需求響應與碳排追蹤,打造真正的零碳社區。

照片

▲楊謙柔理事長以「綠建築 × 智慧科技:你的未來生活藍圖」為題,帶領學生深入探討未來生活藍圖(陳穎慧主任提供)

都市更新 × 碳權:碳吉厝的未來

楊謙柔進一步指出,台灣面臨超過四成老屋問題,若都市更新僅是「換新房」而未納入減碳思維,將錯失能源轉型的黃金契機。他提出「碳權是都市更新的綠色貨幣」概念:每減少一公噸二氧化碳,就像存下一張可交易的「綠色貨幣」,不僅可作為社區公共維護基金,也能帶來額外收益。

他分享案例,一棟透過節能玻璃、智慧能源系統與太陽能設備更新的建築,20年內可減碳逾103.8噸,等同種下一片城市森林,並可創造超過千萬元的廣告、節能與碳權綜效收入。這樣的轉型,讓都市更新從單純的「居住改善」升級為兼具 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及城市治理的ESG永續實踐。

楊謙柔特別強調「碳吉厝」的概念——未來的房子不再只是以坪數與容積為核心價值,而是以「減碳能力」作為真正的評價標準。換句話說,建築能不能帶來碳權、能不能減少環境負擔,將成為房市與城市競爭力的決勝關鍵。

綠建築與智慧建築的價值

在綠建築部分,楊謙柔從「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大面向,分享了自然通風、雨水回收、友善建材等案例,讓學生理解「住得舒適」與「永續環境」並不衝突。在智慧建築部分,他進一步解析「六大評估指標」──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與智慧創新,指出智慧建築能透過即時數據與AI分析,節能20–30%,並推動社區邁向零碳。

師生熱烈回饋

講座尾聲,楊謙柔理事長拋出「你願意住進綠建築嗎?」的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未來居住方式,現場學生反應踴躍。林逸棟老師表示,這堂課讓學生不僅理解到淨零排放的重要性,更能將抽象的永續概念轉化為實際行動。陳穎慧主任則強調,透過USR計畫與都市更新學程的推動,致理科大正引導學生成為未來城市減碳與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

照片

▲陳穎慧主任與楊謙柔理事長合影(致理科技大學林逸棟老師提供)

照片

▲林逸棟老師與楊謙柔理事長合影(致理科技大學陳穎慧主任提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