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醜內甜 林曉慧用雲林醜蔬果榨出健康果汁
【記者尤乃妍、陳冠榛 /雲林縣虎尾鎮報導】「平凡的他我想,他能變成啥模樣。外面醜吱吱,吃了會更甜。」這是歌曲〈醜蔬果也有春天〉。來自雲林虎尾一間果汁店,沒有固定菜單,主打依顧客需求現場特調。林曉慧堅持使用「雲林在地的醜蔬果」作為原料。外型彎曲的香蕉、體積偏小的哈密瓜、冠芽過長的鳳梨,這些在市場上不易販售的次級品,經由她的手,轉化為一杯杯具有營養價值與調理功能的果汁。除了打果汁外,林曉慧也積極推廣食農教育與醜蔬果,她與許多社福機構、兒少團體合作,不定期在店面或是到特定場所授課,甚至出版個人繪本《記妹妹的蔬果營養學課》與醜蔬果之歌〈醜蔬果也有春天〉,讓林記蔬果汁不僅是一間在地果汁店,更是一間充滿使命的夢想店舖。
原本從事行政工作的林曉慧,只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因爲爸爸肝癌末期,辭去辦公室職務,著手路邊攤賣果汁,只為陪在爸爸身邊。親友不斷提供各種飲食偏方,包括苦瓜湯與冬瓜水,她也都嘗試。然而,在一次檢查過後,父親因營養失衡出現吐血情況。醫師指出,長期攝取不均衡飲食,導致身體缺乏必要的蛋白質與營養素。父親最終仍不幸過世。
這段經歷使林曉慧開始關注蔬果營養與身體健康之間的關係。她進一步學習蔬果特性與飲食調理,將果汁攤作為一種提供健康選擇的平台。她實際走訪雲林虎尾在地市場,與老農接觸合作,只選用在地醜蔬果。在林曉慧眼中,醜蔬果和一般蔬果並無不同。她希望透過自身的力量,喚起大眾對醜蔬果的重視,進而改變對其偏見。
雲林虎尾——林記蔬果汁夢想的起點
最初的林記蔬果汁,是一間位於電影院對面的路邊攤,只要下大雨,生意就無法做下去。好在借助電影院的人流量,林記蔬果汁培養了一群忠實的雲林在地顧客。林曉慧也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店面。店面經營到第三年,林曉慧遇到了婚姻的挫敗,成了單親媽媽。在面對失去父親與家庭的情況下,林記蔬果汁難以繼續經營,她一度想放棄,認為林記蔬果汁是倒霉的累贅。在店面貼出頂讓後不久,那些曾經的老顧客們像是約好了一般,不斷打電話給林曉慧,甚至幫助她募款,集資幫助重振林記蔬果汁。
當時的林曉慧在打果汁這件事情上並無深入的研究。每次調配都是「隨心所欲」,想用多少水果就用多少,不會特別秤重,也沒有一定的調配比例與配方,更沒有計算成本,導致經營上長期屬於虧本狀態。不過林記蔬果汁的顧客中,有一群是雲林虎尾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的學生,他們以自身所學,用課程中學習到的商業經營技巧,幫助林曉慧創新及提供她行銷的靈感,甚至鼓勵她創立個人品牌形象。在這些學生的幫助下,林曉慧成功打造了「林記蔬果汁」以及個人形象。林曉慧說:「我要做到讓所有人知道雲林有一個地方叫虎尾;虎尾有一個女生叫林曉慧。」
林記蔬果汁創業初期,原料主要來自一般水果行。後來林曉慧開始親自走入在地傳統市場,因為她認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實「從產地到餐桌」的理念。在實地採買的過程中,她發現部分蔬果在清洗時會刺激皮膚,疑似含有過量農藥殘留。她開始逐一篩選合作對象。林曉慧親自走訪市場,一攤一攤仔細挑選購買,並嚴格篩選、淘汰可能存在食品安全疑慮的攤販,確保每一份食材都對人體無害、品質可靠。她逐步與篩選後的在地老農建立起直接採購的合作關係。為了確保食材品質與來源透明,她不僅深入了解各農戶的種植品項與耕作方式,更親自走訪農地,全程掌握每一項食材的真實履歷。
以歌曲、繪本,推動醜蔬果食農教育
林曉慧表示,果菜的外觀不是重點,無論歪斜、大小不一,甚至外型明顯不佳的醜蔬果,只要能確保農藥減量、採用友善耕作方式,都是她願意使用的原料。林曉慧也提到,過去多數民眾對「醜蔬果」一詞毫無概念,這讓她意識到台灣在食農教育方面仍有不足。為了推廣相關理念,除了不定期舉辦課程與講座,她也與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合作,創作宣導歌曲〈醜蔬果也有春天〉,用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副歌「他其實很特別,像你我的世界」傳達觀念。林曉慧以歌曲作為教學媒介,環島巡迴各地,向民眾說明醜蔬果與一般蔬果在營養與價值上並無差異,期望翻轉大眾對蔬果外觀的迷思。
在食農教育推行方面,林曉慧參與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舉辦的青年回鄉行動獎勵計劃,與營養師合作,搭配經營林記蔬果汁期間對於蔬果的了解,出版繪本《記妹妹的蔬果營養學課》,作為教學的道具。書中以「記妹妹」為主角,透過生動故事介紹各種蔬果對人體健康的益處,同時收錄簡單易懂的果汁配方,讓讀者及家長能在家中與孩子一同動手製作,寓教於樂,從中培養健康飲食觀念與對食材的認識。
林曉慧帶著這本書走訪偏鄉。除了孩子外,銀髮族長輩也是她授課的對象。書中特別加入簡單的蔬果英文單字介紹,讓偏鄉的孩子、老人在進行食農教育的同時,也能輕鬆接觸語言學習,達到多元學習的效果。《記妹妹的蔬果營養學課》更受到邀請,希望出版至日本,但林曉慧堅持不翻譯成日文。「我們中文字很漂亮,我要讓日本人也這樣覺得。」她認為,保留繁體中文,這本書的文化價值才能完整傳遞。如今,《記妹妹的營養學課》以繁體中文版本在日本發行,雖然使用的是非當地語言,依然深受日本讀者喜愛。
以客為友 林記的招牌溫度
林曉慧至今仍記得一位讓她印象深刻的顧客。某天早上,一位阿嬤在店門口徘徊許久。店一開,她便快步走入,急切地點了一杯西瓜汁。原來,阿嬤的兒子因口腔癌住進安寧病房,她想為兒子帶去一杯既能補充營養,又讓他感到舒服的果汁。
林曉慧聽完後,特別調製了一杯加了最多冰塊與糖的西瓜汁。她坦言,因為自己也曾照顧重病的父親,深知當生命走到盡頭「那一口喜歡的味道,比什麼都重要。」林曉慧只希望這杯果汁能為對方帶來一絲短暫的快樂。這些溫暖的互動,讓林曉慧更加堅信,自己所經營的不僅是一間果汁店,更肩負著對顧客的責任與一份深切的使命。她表示,林記蔬果汁能走到今天,除了自身不懈的努力與堅持外,更是那些動人的互動與真摯故事。從那時起,每一位走進店裡願意分享生命片段的顧客,都是推動她繼續前行的力量。林曉慧相信,一杯果汁的背後,不只是營養與美味,更能傳遞出改變社會的溫度與希望。
深耕食農教育 全台巡迴授課
從一人奮戰到整合政府與企業資源,許多企業找到林曉慧並期望合作。2024年,曾八度榮獲台灣企業永續獎的聯詠科技,特別邀請林記蔬果汁進駐企業內部,為員工現打蔬果汁。林曉慧帶著數百公斤的醜蔬果,動員六名人力、六台果汁機,連續六天,共製作出2,820杯新鮮果汁。這場看似是科技大企業與在地小果汁店的跨界結合,實則展現了聯詠對環境永續理念的實踐,同時也是對林記蔬果汁長期推廣醜蔬果與食材價值的肯定與回饋。
同年,林曉慧發起一場別具意義的環島食農教育行動,帶著雲林出產、外型不夠上相的木瓜、火龍果、秋葵和地瓜葉,從家鄉出發,一路走訪南北各地推廣醜蔬果的價值與食農觀念。這場活動也獲得不少關注與支持,許多官員民代到場力挺,包括國民黨立委張嘉郡、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署長李鎮洋,以及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林曉慧用一台果汁機和一籃籃「不完美」的蔬果,向全台訴說著土地的滋味,也讓更多人重新看見這些被市場忽略的好食材。
2025年,林曉慧榮獲雲林縣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個人組特優,成為地方推動食農理念的重要推手。未來林曉慧表示,將會把重心投入於全台食農教育的推廣,尤其以偏鄉小學、育幼院,甚至離島地區為重。即使林記蔬果汁的實體店面將會因此縮小規模,林曉慧和林記蔬果汁的名字仍會繼續以全台巡講的方式流傳。林曉慧期望讓孩子們從小學會認識並接納那些外表不完美、卻同樣富含營養的蔬果,培養珍惜食材、減少浪費的飲食態度。她也盼望,醜蔬果所承載的食農教育理念,能在更多角落萌芽、生根,讓這份對土地與食物的尊重,在全台各地持續開花結果。
採訪側記:
訪談過程中,不斷有顧客走進店裡。從外人眼中看來,林曉慧與每一位顧客的互動,都像是多年未見的老朋友,或是熟悉的家人。有些人是為了買果汁而來,有些則是順道打聽事情,也有的是朋友介紹的新面孔。
當被問起是否每一位顧客她都認識時,林曉慧笑著搖頭說:「其實很多都是第一次見面。」但即使是初次見面,彼此間的互動卻自然熟絡,毫無距離感。
一天下來的觀察,不難理解林記蔬果汁對虎尾的特殊意義。這不只是一家果汁店,更像是社區的交流據點,深深扎根於在地農業與人情網絡中。提到合作的老農們,林曉慧能立刻說出每一位的名字與故事。她們之間不以「哥哥」、「姊姊」相稱,而是直接以名字互稱,關係平等又真誠。
無論是面對顧客還是農友,林曉慧始終用她的溫度與真心,讓這片土地持續發光。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