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法西斯?
納粹和法西斯常常被相提並論,但兩者在概念上並不相同。納粹源自德國希特勒的納粹黨。字面上的意思是,國家社會主義或民族社會主義,主張由國家統制社會經濟。
法西斯源自義大利墨索里尼的國家法西斯黨,主張威權統治或極權統治。法西斯主義fascism(義⼤利語fascismo)這個字,源自拉丁文fasces,是古羅馬時代,用來砍頭的刑具。用多根木棒圍著一柄斧頭捆成一束。當時,皇帝和高級官員出巡,衛隊會在他的前面持不同形狀的「法西斯」來代表他的官階和權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和義大利原本都已經轉型為民主國家。後來又分別被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毀憲竊國,轉變為個人獨裁的極權政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
當時兩國政府都採內閣制。行政權與立法權本來就沒有清楚區分。更致命的是,國會議員的選舉都採行完全的政黨比例代表制,必須由政黨提名,列入政黨候選人名單,才有機會進入國會擔任國會議員。而政黨內部在推薦候選人時,如果沒有民主機制,則國會議員全部都要聽從黨魁命令,集體同進同出,盲目表決。沒有討論,沒有是非。
現在德國的政黨法和選舉法已經規定,民意代表選舉,政黨推薦候選人,須經由黨代表大會,以秘密投票方式為之。美國則有黨內初選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工人和農民運動泛濫,且趨於暴力,社會動盪不安。墨索里尼於1919年在⽶蘭組建一個以退伍軍人為主的半軍事化組織,取名為「義大利戰鬥者法西斯」,以武⼒鎮壓農民和⼯人運動。1921年11月墨索里尼將該組織改組為政黨,名為國家法西斯黨(Partito Nazionale Fascista,縮寫為PNF)。
1921年義⼤利國會大選,墨索里尼與當時的執政聯盟聯合競選,但只取得535個國會議席中的105席,失去執政權。其中,國家法西斯黨只分配到35席。
這一次大選,社會黨斬獲最多,得票率24.69%,分配到123席。其次是人民黨,得票率20.39%,分配到108席。墨索里尼所屬的國家聯盟,得票率只有19.07%。其餘199席,由11個小黨瓜分。當時實施的政黨比例代表制,沒有最低得票率門檻。後果就是小黨林立,籌組內閣非常耗時,充滿檯面下暗盤交易。
墨索里尼對大選結果非常不滿,1922年10⽉號召3萬名支持者(俗稱⿊衫軍)進軍羅⾺抗議。實際參加者約14,000人.。
⾸相法克塔想要頒佈戒嚴令,派遣義⼤利皇家陸軍阻⽌黑衫軍。但國王艾曼紐三世沒有簽名同意,因為他害怕義⼤利爆發內戰。國王隨後反而授權墨索⾥尼籌組新內閣。11⽉1⽇國王檢閱遊⾏經過官邸的⿊衫軍步兵⼩隊,⿊衫軍⼀邊遊⾏⼀邊向國王⾏羅⾺式敬禮。
為了達到奪權的目的,1923年11月墨索里尼發動修改選舉法,規定在大選中贏得最多選票的政黨,只要得票率超過25%,就可以分配到國會三分之二的席次。由於國會議員受到黑衫軍威脅,該修正法案(阿塞博法)獲得國會通過。
1924年4⽉6⽇在義⼤利王國舉⾏國會議員⼤選,這是在1946年以前義⼤利的最後⼀次⾃由選舉。投票⽇當天,法西斯主義支持者控制了所有投票站。他們使⽤暴⼒威脅,阻撓其他黨派監票員的監票⼯作。⼀般選民須三人⼀組集體投票,若發現有人拒投墨索里尼所提名的「國家名單」,次⽇立即算帳,包括剝奪⼯作或進⾏人身迫害,以恐嚇方式強制選民投票給「國家名單」的候選人。投票結果,「國家名單」得票率60.09%,取得355席。其餘180席分配給13個政黨或競選聯盟。
選舉過後數週,社會黨黨魁馬泰奧蒂在國會批評選舉舞弊,隨即被黑衫軍綁架並殺害。
1925年修改選舉法,強迫國會通過,施⾏國家法西斯黨⼀黨專政。墨索⾥尼在同年⾃創稱號,稱⾃⼰為「領袖」。1926年取締所有政黨,國家法西斯黨成為義⼤利王國唯⼀合法政黨。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