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菸審查卡關2年,誰掏空了長照基金?
台灣正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雙重壓力,長期照護的財務穩健性成為國家永續的重要課題。政府設置「長照基金」,原意是要由菸稅與菸品健康捐挹注資源,支應高齡社會的照護需求。然而,近來一連串媒體報導揭露,加熱菸審查兩年卡關,導致合法市場無法建立,走私產品橫行,反而讓原本該徵收稅捐的金流消失於黑市,這究竟是誰在掏空長照基金?
根據媒體報導,今年一月到四月,非法加熱菸走私成長高達九成,市值上看2億元。這些產品不經審查、未課稅捐、不受標示規範,不僅危及消費者健康,更嚴重破壞國家財政紀律。光是這2億元走私加熱菸,就讓政府至少損失億元以上的長照基金挹注,等同無聲地侵蝕我們為照顧老年人口所築起的社會防線。
台灣最令人費解的是「一菸兩制」,傳統紙菸產品在台灣免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直接上市,而加熱菸卻需經漫長、模糊且至今無結論的審查程序。不僅讓非法管道有機可乘,也讓合法業者裹足不前,消費者轉向無管制的黑市產品。此一制度性扭曲,無異於政府放棄主導權,把市場拱手讓給走私集團與幫派勢力。
多位立委也在立法院質疑衛福部的行政怠惰與不作為,直指審查機制形同開後門給黑市。在在顯示我國菸品政策早已與公共利益脫節。更諷刺的是,一邊高喊反菸健康政策,一邊卻眼睜睜看著稅金流失、長照基金破洞擴大。
長照制度不是口號,政府本應從制度面確保財源穩定,對於任何足以影響捐收的政策設計更須審慎決策。加熱菸審查拖延兩年、沒有結論的審查,實則已造成實質傷害。當政府卡住合法管道,實際上是替非法市場點燈引路。
筆者呼籲,行政部門應盡速完成加熱菸之審查程序,無論結果為何,皆應有公開透明之標準與結論。同時,應修法建立一致的菸品上市審查原則,杜絕「一菸兩制」的政策漏洞。更重要的是,政府應立即盤點因走私而流失的長照基金潛在收入,提出具體補償與改善方案,還長照制度一個穩定的財務基礎。畢竟,這是我們對高齡社會應有的承諾。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