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伍麗華委員看見了嗎?我們就是需要妳!

2025/05/10 12:18
7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玉峰國小的白牆,在山林之間靜默多年,像一張未被翻開的信紙。但如今,這封信終於有人書寫,來自師生的畫筆,來自泰雅的故事。玉峰的牆,從不是白的,而是被歲月與遺忘塗成了蒼白。
伍麗華委員站在山的轉角,風從球場那端吹來,一群小孩在無法奔跑的場地上,小心翼翼地丟著球。沒有操場,只有一個球場。校長是漢人,臉上有一種特別的神情——不是管理者的傲慢,而是肩負者的沈穩。他說:「這面130米的白牆,我們想讓它會說話,說我們是誰。」語氣輕輕的,卻像敲擊了什麼。
這所山裡的學校,深山偏遠,資源稀少,可是師生的心,卻不小。他們參加了一個民間企業的競圖比賽,畫出泰雅的神話、記憶與希望,換得了10萬元的獎金。可是,伍麗華委員知道,那還遠遠不夠。畫筆要油墨,要梯台,要防水漆,要時間與人力。更重要的,是支持,是陪伴。
伍麗華委員記得那天,文良校長在新樂國小,吐出氣息、放聲高歌的那一刻,控制得宜的抑揚頓挫,像一道山泉,從耳膜一路流向心裡。他唱的是族語歌謠,沒有人聽得懂詞意,卻每個人都被震懾。那是一種「言說」,打破語言的藩籬、族群的隔閡。伍麗華委員站在台下,毛細孔肅立。教育,不就該是這樣嗎?先動人,再育人。
「這些學校,沒有一所簡單。」伍麗華委員對國教署彭富源署長說。這次教育考察,是意外,卻也是天意。
玉峰國小,國教署承諾了彩繪課程的支持。石磊國小,可以開始興建師生宿舍。錦屏國小,廁所終於可以改建、漏水的宿舍也有了解方。新樂國小的二層廁所,包含化糞池的重建,也將動工。
伍麗華委員一一回顧這幾年來的奔波。尖石國小的跑道與球場已完工,嘉興國小義興分校的校舍也進入發包階段,新光國小的司馬庫斯分校,教師人力與校地合法化問題也逐步處理中。更不用說,泰雅族Tnunan教育聯盟去年出訪紐西蘭與毛利族交流的經費、嘉興國小參加國際合唱節的補助、泰青盃籃球經費的支持⋯⋯每一筆資源,都有故事,每一張文件,都有汗水。
山裡的教育,從不是一條筆直的路,而是蜿蜒的、仰望的。伍麗華委員在太陽底下與孩子、老師們合影,陽光灑在臉上,也灑進承諾。遠方馬里光部落的人們,早已備好炸魚、咖啡與鮮採的枇杷,等她進工寮。
伍麗華委員走進工寮的那刻,彷彿不是立委,而是被信任的家人。他們的眼神傳遞著難以言說的問題與渴望,伍麗華委員聽見了。
然後,老耆老來了。「委員,還有一個地方,你一定要去。」他不等她回答,已啟動小貨車,像護送族人般,帶她去老鷹溪。
老鷹溪,在霧氣漸起的午後呈現出一種無聲的急切。耆老手指這裡,又指那裡,像是在說:「看見了嗎?我們需要你。」但又不願把這句話說出口。
這些地方,語言有時不夠用。伍麗華委員懂那句沉默的語言,那句山林才懂的請求。
她點頭,說:「我會再來。」不是安慰,而是宣言。霧氣彷彿聽懂了,緩緩飄上山頭,遮住她的身影。可伍麗華委員心裡那道陽光,還亮著,正照向兩小時車程外的鎮西堡與司馬庫斯。
在那裡,也有孩子,也有牆,也有正在等待故事的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