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立院延會是因為藍白在怕真相

2025/05/20 21:10
8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立法院會議廳裡,那盞不滅的吊燈下,人聲浮動如水波。在此地,語言是武器,沉默也是宣示,議場裡的每一項程序動議都不只是字句,更是對權力秩序的書寫。這天的議程,一如政治的劇場,一齣本該收場的戲碼卻被強行加演,兩個月的延會,如同將已知的真相繼續壓在密不透風的地毯下。 伍麗華坐在她熟悉的位置,雙眼直視主席台。她清楚,這不只是一場形式上的延會,而是一次意圖的昭告——那些涉及偽造連署、死亡簽名的罷免案,真相逐步浮現之際,有人急於尋找遮風擋雨的帳棚。她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寫著一行行:司法保護傘,意圖昭然。 從政以來,她始終謹守「全國選區」的使命。她的選區沒有一條完整的高速公路,卻有無數條蜿蜒的山徑、奔流的海風與一張張等待的面孔。從台灣本島到外島,從蘭嶼的港邊到金門的碉堡,她記得每一次搭機、轉船、步行的過程,也記得每一戶長者遞來的溫手與濃湯。 她原想,5月底終於能稍作休整,投入地方的服務工作。這本該是她彌補基層行程的時刻,卻在一夕之間,成為政爭的犧牲品。議場中,通過延會的錘聲彷彿一記重擊,砸在她無數次未竟的承諾上——原民立委,是選區最寬廣,卻常被制度最輕忽的那一位。 「延會並沒有違法。」她對自己說,也對支持者說。但她心裡明白,這不是單純的議事延長,而是一場政治策略的延伸,一種對真相的拖延術。 議場外,媒體鏡頭捕捉著每一次高聲爭辯與低頭匆匆離場的背影。而在眾多話語交錯之中,她選擇引用翁曉玲委員的那段發言: 「警告那些打算大抄特抄,連署罷免造假團體,不要以為偽造連署沒有事,請大家不要以身試法,挑戰法律的界線。本席要再次強調,這次修選罷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防止過往的假連署、死亡連署、抄錄名冊等等這些弊端。」 這不只是某個委員的個人看法,而是整個立法機關對「民主程序」應有的基本底線。當有人拿著假簽名、死人名冊去發動罷免,這不再是政治鬥爭,而是一場對民主倫理的踐踏。 最讓她難過的,是這樣的行徑竟還能堂而皇之地甩鍋,聲稱「司法迫害」。如同當年的白色恐怖一樣,將一切指控包裝成陰謀,將受害者反咬成加害者。她苦笑,那些人口中高舉民主大旗,卻對法律正義無比恐懼——若無虧心事,為何要尋保護傘? 這場延會,從五月拖至七月,再無縫接軌八月臨時會與九月開議,幾乎形同全年度不休會。而她知道,這並非為了國是大業,而是為了政治遮羞。 她很想飛,想去那還沒踏上的綠島山頭,想回部落裡補上一場去年秋季錯過的文化祭。但她知道,這個夏天恐怕仍將困在國會的牆內。但即便如此,她也不會像某些「跑中國、跑攤」的立委一般,離席不問政務。 她說:「我會留在立法院,把能走的地方擠出來走,盡可能,讓選民看得見我。」 這句話不是承諾,是她一貫的姿態——如山路彎曲,步步走來,始終向前。 而她也知道,這場風暴終將過去。只要社會仍有正義的眼睛,人民仍有是非的判斷,那些塵封的假連署、死亡名冊,終將見光。立法院可以延會,卻延不了真相的來臨。 在議場裡,她依然挺直腰桿。 不是為了對手的目光,而是為了那些山海之間的聲音,那些曾對她說「委員加油」的選民。因為,她不甩鍋、不畏懼、不退讓。她知道,這場仗,是為了守住下一代還能相信的民主。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