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林宅:我們的古蹟 他們的家
萬華林宅:我們的古蹟 他們的家
BITE1.
萬華林家大房第五代林國隆先生
這是我妹妹這是我堂妹這是我堂弟
這是我小弟這個就是我

OS1.
說話的是林家大房第五代林國隆先生
這棟坐落在台北市西園路與艋舺大道附近的「萬華林宅」
今年正逢落成90週年
它不只是棟建築
更是林家四代人
超過三百位子孫共同生活的見證

建於日治時期的磚造鋼筋水泥結構
當時在大台北地區相當罕見
2000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2009年一場屋頂磚塊掉落意外
讓林家意識到維護的重要性
在政府補助與宗親集資下
於2011至2013年間完成修復
修繕後文化局要求林家提出再利用計劃
BITE2
萬華林家大房第五代林國隆先生
開始對外招商
經過兩年的時間
最後是由星巴克雀屏中選
所以各位看到現在
一二樓是租給星巴克在營業使用
三樓跟四樓的部分
目前還是由我們林家自己掌控
OS2.
從2016年起
林家成員開始親自為民眾導覽



BITE3
萬華林家二房第五代林桂美小姐
都是矮房子
都是很小間(台語)
我家(台語)真的是萬華的101

OS3
分享他們在此
生活的點滴與家族歷史
林家大房第五代林國隆先生表示
BITE4
萬華林家大房第五代林國隆先生
我們都是在這邊生活長大的人
所以他們覺得來這裡參觀他們就
可以真正的感受到
原來在這裡
當初生活的一個情況

OS4
參觀民眾也對能
聽到屋主親自分享感到特別
BITE5
參觀民眾陳巧玲小姐
我覺得他除了整個硬體的資料
就是我覺得印象最深刻
是他們會講一些他們生活和歷史
比起我看一般的古蹟
只有這樣走過去
然後看一下硬體看那個介紹
我就這樣子的印象更深

OS5
然而私有古蹟的保存並不容易
雖然可享有稅賦減免與容積補償
然林宅擁有超過六十位所有權人
申請容積移轉需全員同意
執行困難
林家成員親自導覽雖然動人
但長期下來也面臨傳承的永續性問題
萬華林家二房第六代林君珊小姐回憶

BITE5
萬華林家二房第六代林君珊小姐
會覺得這個房子有一點恐怖
也不喜歡人家來我們家
那個是小時候的印象
可是反觀到現在
可能要做一些導覽
我就發現其實那些我都沒有印象
完全都沒有
就是只是日常的生活而已

OS5
邁入90週年的萬華林宅
不只是歷史建築
更是台灣私有古蹟保存困境的縮影
如何兼顧
文化資產保護與所有權人權益
讓文化資產保存成為共享而非負擔
這需要政府與民間持續對話
萬華林宅的意義不只在建築本身
而是人與記憶的累積

BITE6
萬華林家二房第六代林君珊小姐
人家在講古蹟的時候會說
我就會說
我小時候在這個出生
至少別人沒有的嘿
我是在這裡長大的對

感謝萬華林家
第五代林桂美小姐、林國隆先生
第六代林君珊小姐的協助
台北市文山社大公民新聞社
公民記者ZOOCITY/陳宜玲
台北萬華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