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書店不只是賣書 在書店式微中找出口
【公民記者謝佳怡/新北市報導】
記者OS:
綠書店隱身在新北市永和區的巷弄裡,而這家經營11年的獨立書店長期推動環境教育,更是在地居民閱讀書籍的秘密基地。
綠書店顧客 何品儀BITE:
經過的時候剛好看到這家書店
綠書店顧客 施濬彬BITE:
就是想說離家很近,然後要去公園的路上,就剛好看到這家書店在這邊。
記者OS:
楊宗翰、許秀美是綠書店第二代的經營者,他們在延續環境教育理念的同時,也改變經營模式。
綠書店店長 楊宗翰BITE:
我們在這幾年的時候,我們很努力地開始,就是把它開始建檔起來,然後開始有POS系統。其實我們早期的時候,書店都是用純手工去記帳,譬如說誰買了什麼書,我們就把書名寫下來,然後價格多少就寫下來。
綠書店店長 許秀美BITE:
書的種類從二手書跟新書的比例,也有做一些些微的調整。從以前的二手書比較多,到現在新書的童書繪本跟小說,也慢慢地有一些增加。
記者OS:
獨立書店的進書價格,比起網路書店高,新書一上市就有七九折的優惠,而這正是獨立書店,沒有辦法達到的優惠售價。
綠書店店長 許秀美BITE:
我們變成是一個書籍的展示空間,你看了之後覺得這本書好,所以你就去別的地方買、比較便宜的地方買,但是你忽略了我們在跟你介紹這本書裡面的價值,所以這個算是有點無奈的地方啦!
記者OS:
面對售價無法低於網路書店、連鎖書店的情況,綠書店選擇與作家、出版社合作舉辦活動,讓大家認識作家,也認識書店。
綠書店店長 許秀美BITE:
透過這樣子一個展覽形式在我們書店裡面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在書籍的銷售上,也是有看到一些不錯的成效。
記者OS:
政府從2023年推出文化幣,讓13歲到22歲的青年,領取600至1200點文化幣參與藝文活動,更針對獨立書店加碼1.5倍的回饋,這為獨立書店帶來商機。
綠書店店長 楊宗翰BITE:
他在這邊買了第一次書之後,然後他就開始跟大家好康互相報、就回去學校跟同學說,到我們家附近那書店這樣子消費文化幣可以放大1.5倍,這樣的政策連他們都超級有感。所以我覺得這1.5倍,當然對獨立書店來說,我覺得其實是滿大的幫助。
記者OS:
在實體書店式微的壓力下,綠書店從書籍出發,發展書店的不可或缺性,帶領民眾透過市集、講座、營隊、走讀活動認識議題,更為教育搭起知識的橋樑。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