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當國家開始用年齡定義你——寫給所有將老去的我們

2025/05/23 10:59
9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當國家開始用年齡定義你——寫給所有將老去的我們


那張薄薄的公文,輕得像一片羽毛,卻能壓垮一個人的自由。那條看來理性、為了「公共安全」而訂的政策,像一把無形的刀,輕巧地劃開了我們對「老」的想像,和國家對「老」的態度。交通部將高齡駕駛換照年齡從七十五歲降至七十歲,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為你好」。然而,這張「為你好」的面具底下,遮掩的究竟是什麼?

是對老年人普遍的懷疑,是對歲月輕率的判決。七十歲,何其無辜,瞬間從一個數字變成一種「潛在風險」。於是,你得重新被檢驗,重新被測試,重新證明自己的價值。哪怕你已在路上馳騁四十載,從未有過肇事紀錄;哪怕你的雙眼依舊能辨識細字,雙手握方向盤仍穩如磐石。這時候,我們該問的不是「合不合理」,而是「公不公平」?


公平,不該是年齡的枷鎖

什麼是公平?公平是當你被要求檢驗,是因為你確有必要,而非僅僅因為你的年齡;公平是當制度對你提出更多要求時,它看見你努力地活著,不依賴,不退場,而不是將你推向邊緣,甚至剝奪。

南山劍客不只存在於武俠小說中,他活在每一位不服老、不肯退的老人身上。他們或許開著那輛老舊的Toyota,晨曦微露時,載著孫子上下學;黃昏時分,載著老伴去看海。他們不曾向國家伸手要一毛補助,他們只憑藉一張駕照,換取那一點點微薄的自由。而現在,這制度卻要他們為這點自由付出更多,甚至可能被直接剝奪。這已不單單是政策設計的問題,這是價值觀的顛倒,是社會對老年人根深柢固的隱性歧視。門檻不該劃一,而是應該看見每個人的步伐與姿態。


一封信,一個時代的叩問

我看見那封寫給總統與院長的信,字句沉靜,卻擲地有聲:

「臣等七十而不衰,依舊風馳電掣。」

這不是抗議,也不是嘶吼,而是一種懇切的請求:請你們三思,不要讓制度淪為歧視的工具。這不是一場技術性的政策辯論,而是一場關於「如何對待老人」的價值審判。因為我們如何對待他們,就是我們如何對待未來的自己。

所以,那群白髮老人不再沉默。他們不為抗爭而聚,只為不被遺忘。他們深知,社會從不會主動給予尊嚴,尊嚴是自己站出來,自己說出來,自己活出來的。他們聚集在「劍門山下」,這不是一個地理位置,而是一個象徵——象徵那份對老年人被平等對待的堅持。他們要的不是特權,他們要的只是:不被預設為風險,不被年齡定義命運。

你或許輕描淡寫地說,這不過是政策的微調。然而,他們明白,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這個社會,究竟還願不願意相信老人?

我多麼盼望有那麼一天,當我們自己也走到七十歲,不必低聲下氣地為一張駕照求情;而是能理直氣壯地說:「我走得穩、看得清、駕得安全,請你相信我,不要因為我的年齡,懷疑我整個人生。」

這不只是一紙政策的鬥爭,這是對自由的堅守,這是老年人的一場尊嚴長征。而我們,作為一個社會,是否準備好,在這場長征中,與他們同行?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