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等一盞燈亮──春日與來義之路

2025/05/20 20:08
2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在南方的濕熱午後,陽光穿過山林與稻田的縫隙,照在屏185縣道+63K的轉角,一個曾經無數人走過、卻總是提心吊膽的路口。今天,這裡不再只是舊日的交會點,而是一場關於希望的起點。 520,對某些人是政治的日子,對某些人是情感的紀念;但對春日鄉、來義鄉、枋寮鄉的居民而言,今天,是一盞紅綠燈開工的日子。 「感謝上帝,感恩祖靈。」站在工地前的周陳曉玟議員雙手合十,眼中閃爍著水氣,卻努力忍住淚水。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這些鄉親──那些曾經牽著孩子過馬路卻戰戰兢兢的母親,那些清晨五點騎著摩托車要趕去醫院的長者,那些被車聲嚇得退縮在田埂邊的小學生。她說:「要不要哭一次~~~」那句話,是輕鬆的語調,卻藏著幾十次會勘的疲憊與堅持。 在這條道路上,從112年度開始,她來了又來,不斷拉著公所、警局、縣府、施工單位來看現場,討論燈柱設計、線路鋪設、電力調度。她不是一個擺姿態的議員,而是捲起袖子、站在砂石堆上的人。她懂,「紅綠燈」這三個字,在都市是理所當然的交通設施,但在偏鄉,卻是幾十年換不來的一個機會。 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工程,也不是政績的炫耀,它是一條線──從祖靈祝福的部落出發,連接到都市與平原,連接到孩子們未來的安全,連接到每一位鄉親心底那句:我們,也值得被看見。 曉玟說:「這盞燈不是屬於我的,是屬於我們的,是屬於部落、屬於長輩、屬於未來孩子的。」她說話時,常常會看看天──彷彿真的在向祖靈報告。也許她知道,在這塊山與海之間的土地上,沒有哪一條路是靠個人走出來的,每一步都得靠「一起」。 而今天,機具進場了,施工圍籬架起了,那個曾經只有黃土與雜草的轉角,開始變得有了秩序。或許很快,會有孩子學會紅燈停、綠燈行,會有老阿公不再需要站在馬路邊苦等空檔過街。那一刻,曉玟不需要說話,鄉親們的眼神就是最深的感謝。 她還提醒大家:「⚠️施工期間,請務必注意安全‼」這句話像是交代,更像是嘮叨──她早已不是只有議會裡拿麥克風的政治人物,更像是部落的姊姊、路口的守望者。 一盞紅綠燈,城市人可能不會在意,但對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那是等待多年的一道光,是一種對命運的逆轉,是鄉村與城市之間,久違的對等。 而這一切,都從「她」不肯放棄的一次次會勘開始。 🌟屏185縣道+63K的開工,不只是交通的改善,而是一場地方與命運的交織,是一盞由土地與人心共同點亮的燈。 願這盞燈,長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