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記者會頒獎典禮
第三屆「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頒獎典禮圓滿落幕——見證愛滋照護中的感人故事與無私支持
為表彰在愛滋照護中提供無私支持與陪伴的專業人員,由國際愛滋病學會(IAS)發起、吉立亞醫藥(Gilead)支持的提名活動,第三屆「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頒獎典禮於昨日隆重舉行。此次活動延續以往的成功,重點聚焦於感染者與照護者之間的感人故事,彰顯了愛滋健康照護中人際間的深刻連結。衛福部疾管署 副署長 曾淑慧表示:「目前愛滋防治距離WHO2023年的目標[95、95、95]即95%的感染者知道自身愛滋感染狀態、95%的感染者已服藥、95%服藥的感染者達到病毒量測不到,在各界長期共同努力下台灣目前已91、96、95達到後面兩個目標,但第一個篩檢目標還需要努力。」她表示,因擔心遭受社會歧視或在就醫與就業上受到不公平對待,而選擇不進行篩檢,因為害怕感染而歧視感染者等,指出「愛滋感染者其實就像一般的慢性病人,只要能夠好好治療,就不會輕易感染他人」。
今年的獲獎者涵蓋醫療、NGO和社工領域,他們以無私的奉獻精神,與感染者一同面對生活挑戰,重拾希望。
今年台灣共有四組獲獎組合。藉由他們的經驗,期望鼓勵更多人提供友善的醫療照護,讓感染者能被平等對待。「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提名活動由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社團法人臺灣感染誌協會、社團法人台灣新滋識同盟共同協辦。台灣紅絲帶基金會執行長李龍騰指出:「愛滋感染者不應受到污名化,我們希望透過本次頒獎,促進社會對愛滋感染者的關注,並為他們創造更友善的生活與醫療環境。」
勇敢重拾生命意義:心嬿個管師與DK的故事
「看到人群恐慌就會發作,跑去廁所嚴重嘔吐與顫抖」每當DK遇到與HIV相關的事,情緒就會失控,導致他無法穩定回診。然而,桃園醫院的個管師顧心嬿總是用溫柔的語氣致電詢問:「你今天會回來嗎?」DK深受這份關心所感動,即便沒能回診,也不會受到責備。相反地,他感覺自己被關愛與接納,逐漸從恐懼中走出來,現在更積極參與院內團體活動,甚至主動協助其他感染者朋友,個管師顧心嬿的陪伴讓他重新看見生命的價值。「回想過去很開心也很感動有個管師可以支撐著我。」這段故事深刻展現了個管師如何用耐心和愛心幫助感染者打破內心的枷鎖。個管師顧心嬿說:「希望更多人理解,透過理解可以淡化汙名,也希望未來能不用再收集友善醫療名單,每一個醫療都是友善的。」
攜手同行的支持:孟姿主任與Alex的共老之旅
在與HIV共存的二十多年裡,Alex經歷了母親的過世與感情上的破裂。幸好,愛之希望協會的孟姿主任成為了他的生活支柱,她提供的支持讓他擁有自我處理問題的能力。孟姿社工主任則指出:「社會汙名連結性、性別、道德,要去除汙名需要長時間努力,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從對感染者友善,不要留下敵對字眼做起。」
新移民的堅實橋樑:唐唐個管師與小狼的跨文化支持
感染者小狼(化名)也分享道:「當我們坦誠告知自己的情況後,不希望因此受到傷害。」身為新移民的小狼面臨多重挑戰,唐唐個管師則耐心地協助他解決問題,並與他一同合作,幫助他找回前進的方向。唐唐個管師會後採訪說:「感染者跟大家一樣,在人生路上也會遭遇挫折、低潮,很感謝能成為扶助他們的一雙手協助前行,愛滋照護的路上,如有更多人一起,路會更寬廣。」
醫療中的信任與理解:李佳雯醫師與冰冰的對話
李佳雯醫師在與冰冰的互動中,展現了性別友善的態度,建立了互信的醫病關係,讓冰冰感受到尊重。感染者冰冰回憶起曾經在牙醫診所的經歷:「我很害怕那個要勾選HIV的選項。有一次填寫住院經歷時,因為沒有解釋原因,被要求重新填寫。最終,我還是忐忑地填上了HIV,櫃檯人員開始竊竊私語,直到發現是因為李佳雯醫師的推薦,我才得以順利進診間。」李醫師說在愛滋照護的需要更多的人來做健康照護者,在去除汙名與歧視也邀請大家一起來,支持愛滋的全人醫療。」
今年的頒獎活動再次證明了愛滋照護工作者與感染者之間的深厚情感。這些故事不僅展示了陪伴與支持的重要性,更彰顯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記者會主持人兔兔有提到:「共同撕下愛滋汙名標籤,我們還要繼續不斷的努力。」每位照護者都是感染者堅實的後盾,幫助他們打破污名,重拾自信,勇敢邁向未來。
國際愛滋病學會(IAS)於今年也推出「#StigmaFreeCare」活動,透過社傳媒體的串聯,期望更多人一起加入愛滋友善照護的行列。期望未來有更多健康照護者加入提供零汙名照顧服務,也呼籲台灣的健康照護者一起為零污名、友善、與包容的照護環境持續努力,對抗疾病造成的任何歧視及恐懼,共同打造一個讓所有人都感到安心、受尊重的醫療場域,攜手邁向愛滋零歧視。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