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新聞】Know Your Status 讓愛超越距離 —— 台北舉辦114年愛滋暨藥愛多元文化論壇
【公民新聞】Know Your Status 讓愛超越距離 —— 台北舉辦114年愛滋暨藥愛多元文化論壇
〔公民記者A-PO/台北報導〕
2025年9月19日,微涼的早晨,台北市文化大學延平校區逐漸熱鬧起來。由 台灣紅絲帶基金會 主辦的 「Know Your Status-114年愛滋暨藥愛多元文化論壇」 在圓型演講廳登場,吸引來自醫療、公衛、社工、護理領域的專業人員,以及國內外學者與社群工作者齊聚一堂。記者在現場感受到,這場論壇不只是嚴謹的研討會,更像是一個互相理解、彼此支持的聚會。

(台灣紅絲帶基金會 涂醒哲董事長致詞)
多元課程: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的交會
全天課程涵蓋六大主題,從國際視角到在地經驗,層層展開。
-
HIV 趨勢與治療現況
由日本 NGO ANGEL LIFE NAGOYA 代表、名古屋同志中心 rise 代表 石田敏彥 教授 主講,帶來日本愛滋防治的最新趨勢與政策挑戰。照片(日本 NGO ANGEL LIFE NAGOYA 代表、名古屋同志中心 rise 代表 石田敏彥 教授)
-
愛滋性病不NG,預防很easy!
顧芳瑜 醫師(顧家醫療泌尿科診所總院長)以幽默方式解析臨床經驗,提醒「預防永遠比治療更重要」。 -
國際新知分享
基金會顧問 林頂 帶回 2025 亞洲愛滋大會的觀察,讓台灣經驗與國際接軌。 -
在地研究成果
疾管署研究員 劉安喬 分享台灣 HIV 自我篩檢計畫;桃園醫院個管師 孫娜俐 發表藥愛族群憂鬱狀態的減害評估;成功大學醫院 唐于雯 則揭露 HIV 確診延遲的關鍵因素。照片(疾管署研究員 劉安喬 分享台灣 HIV 自我篩檢計畫)
-
社群健康行為分析
基金會副秘書長 林垠瀚 比較 MSM 族群在社區健康中心與外展場域的風險行為,呼籲建立更貼近需求的服務模式。 -
偏鄉行動篩檢經驗
同樣由 林垠瀚 分享基金會行動篩檢車的實務故事,「我們帶著檢測走進偏鄉,因為健康權益不該有距離。」
記者觀察到,每一場次都不只是數據與報告,更多時候是專家用「故事」與「經驗」在和現場對話,聽眾們點頭、筆記,甚至在休息時主動交流,展現了跨專業互助的能量。
現場氛圍:嚴肅中帶著溫度
除了專業分享,現場還有 紅商店互動攤位,許多與會者在攤位前體驗遊戲、拿取衛教資訊與小禮物。趣味活動 「戀戀十八拉」 更是吸引不少人圍觀,記者看到不少專業人員在拉牌遊戲中露出大笑,氣氛輕鬆卻也寓教於樂。
公益義賣區則擺滿了 羊毛氈小物、天然面膜、抗UV隔離修復乳 等商品,由「羊毛出在羊山上」與「莎緹絲 SILVA ORIGIN」合作支持。許多參與者邊挑選商品邊說:「這是最溫暖的紀念品,因為買的同時也是在幫助別人。」

專訪基金會董事長:愛是最強的防護力
台灣紅絲帶基金會董事長在受訪時表示:
「愛滋防治不只是醫療問題,它更牽涉到人與人的尊嚴。透過這樣的論壇,我們希望讓專業工作者獲得力量,也讓社會看見:篩檢、陪伴與支持,都是愛的具體展現。」
與會貴賓心聲:從知識到行動
來自北部某愛滋指定醫院的護理師說:
「今天聽到的藥愛族群研究,讓我更理解服務對象的困境。我想未來要用更溫柔的方式,讓他們感受到支持。」
一位長期投入社區校園服務的講師則分享到:
「我買了一個羊毛氈小物,對我來說它不是商品,而是一份連結。我帶走的不只是物品,還有在這裡感受到的愛與希望。」
記者觀察到,這些真實的分享,比任何數據都更打動人心。
愛需要更多人加入
這場論壇的名稱「Know Your Status」,表面上是提醒大家「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態」,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種 自我認同與彼此守護的邀請。
從課堂上的專業知識,到攤位前的笑聲,甚至是義賣區裡的互相支持,都傳達著同一個訊息:愛滋防治不是某個人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共同的承諾。
讓愛超越距離
論壇雖已落幕,但留給現場參與者的感動依舊深刻。許多人離場時手裡拿著義賣商品,臉上帶著微笑,眼神中卻多了一份堅定。
當我們願意理解、選擇行動,愛就能超越距離,守護每個生命的尊嚴與笑容。
台灣紅絲帶基金會
活動說明:https://www.taf-red-shop.org.tw/pages/know-your-status20250919
講座擺攤:https://www.taf-red-shop.org.tw/pages/ai-xian-bang-education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