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咖啡渣寶特瓶 Lab22許佳鳴回收做成永續鞋

2025/11/01 21:00
1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冠榛/尤乃妍 台北市信義區報導】當寶特瓶與咖啡渣被視為垃圾時,是否仍能被賦予新的價值?馳綠國際Lab22 製夢所執行長許佳鳴正嘗試將這些被社會遺棄的廢棄物重新定義為可再利用資源,打造出一雙雙兼具永續與機能的鞋履。從向拾荒者以高價回收原料,到建立完整回收體系,他們試圖讓製鞋產業跳脫高碳排與難回收的惡性循環。

↑馳綠Lab-22執行長許佳鳴。  攝影/ 陳冠榛

馳綠Lab22執行長許佳鳴,在父親創立的傳統製鞋代工企業協助經營時,親身深入產線,驚覺製鞋產業長期依賴石化原料與大量複合材料,所產生的邊料與廢棄物幾乎無法再利用,資源的消耗與浪費令人震驚。面對這樣的產業現況,他意識到若不改變,將對環境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於是開始思考如何解決廢棄物問題,因此決定離開任職十年的花旗銀行,結束從分析員一路晉升至副總裁的金融職涯。2012年,他創立自有品牌馳綠,並於2021年設立實驗性單位 Lab22 製夢所,致力將回收廢棄物作為鞋履原料,推動從設計、生產到回收的完整循環體系,企圖翻轉傳產與環境之間的矛盾。

三倍收購寶特瓶,以「有意義」的寶特瓶做鞋

↑位於萬華的Lab-22拾驗室 。照片提供/五角拌

資源回收不只是環保行為,更有關社會底層勞動的可見與尊嚴。Lab22 於 2021 年與人生百味、五角拌一同在台北萬華設立全台第一座友善回收者的回收據點「Lab-22拾驗室」,與在地拾荒者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這群人長年在城市邊緣撿拾回收物,但多數寶特瓶僅能以每公斤幾元的價格售出,工作高強度卻難以維持基本生計。

為了改變這樣的困境,Lab22 以高於市價的合理價格向拾荒者購買寶特瓶,提供穩定且具尊嚴的工作場域。同時,也與非營利社福組織人生百味合作,邀請社工進駐協助,從基本生活協助、醫療資源轉介到心理支持與法律諮詢,建立完整的陪伴與支持系統。拾驗室不只是物理空間,更是一個讓社會重新理解「非典型勞動」價值的倡議基地,致力推動回收體系的公平與透明。

為了讓回收工作不再是社會邊緣人默默承擔的孤單勞動,Lab22 也在拾驗室設計了回收教育系統,如:每月一次的「拾荒體驗」,讓參與者透過實地分類、搬運與傾聽故事的過程,真正理解每一個回收物背後都有人在付出與堅持。

↑Lab-22拾驗室每年為拾荒者舉辦尾牙。照片提供/Lab-22 Taiwan 野台系

這套制度推動下,目前已有27位拾荒者加入合作。每人每月可增加約 2000 至 3000 元收入,有人因此可以穩定租屋、減少夜間作業的風險,也有人重新建立生活的節奏與尊嚴。Lab22 每年固定舉辦「拾荒者尾牙」,邀請回收夥伴參與餐敘、交流,展現感謝與肯定。有位年長拾荒者曾在尾牙當天對許佳鳴說:「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參加尾牙,我真的很感動。」這句話讓許佳鳴深受觸動,也更加堅定要讓這套制度延續下去。而這些由回收者辛苦撿拾來的寶特瓶,也被賦予了新的生命——透過清洗、切碎、熔融成再生顆粒,再紡製成環保紗線,編織為鞋面布料,最後搭配環保鞋底組裝成「寶特瓶全防水星戰鞋」。許佳鳴相信,回收系統不應只是單向的材料輸送,而是由人與人共同組成的循環網絡。

剩食變原料,延伸社會關懷的永續實踐

在回收大量廢棄物的過程中,許佳鳴不斷思考,如何將廢棄物的價值延伸至更多資源議題。除了與拾荒者合作推動寶特瓶回收,Lab22也積極拓展觸角至常被忽略的食材副產物,如:咖啡渣、茶葉渣、玉米梗與蚵殼等,致力於建構一套讓這些剩餘資源重獲新生的材料循環系統。為了從源頭管理,團隊與統一超商等咖啡業者合作,也與嘉義縣大林鎮的竹筍小農及全台沿海的漁業單位建立夥伴關係。透過回收第一線的新鮮廢料,逐步打造出一套穩定、可追溯的有機廢棄物處理流程。

以咖啡渣為例,這些原本會被直接丟棄的副產物,先經由合作夥伴集中收集,再進入 Lab22 的初步處理流程。首先是低溫乾燥,去除咖啡渣中殘留的水分與油脂,接著進行高細度研磨,製成微粉狀的再生粒料。這些粒料可與其他天然或回收聚合物混合成複合材料,再依用途應用於鞋面的透氣網布、鞋墊的吸濕層,甚至鞋底的抗震填充。這套加工流程不僅保留了咖啡渣本身的天然除臭、抑菌特性,也大幅提升了其物理強度與可塑性。

↑使用咖啡渣打造的防水鞋,底部為積木造型。攝影/陳冠榛

↑咖啡渣全鞋應用構造圖 。 圖片提供/馳綠國際

許佳鳴指出,這些被忽視的材料其實具有機械強度、防水與抑菌等潛力,只要透過穩定加工與應用設計,即可成為可穿可用的生活用品。從源頭分類、跨域加工到終端設計的機制,許佳鳴為解決台灣目前「剩食僅做堆肥或廢棄」的主流路徑,提出了另一種可行且有價值的替代方案。2023年他們就回收超過 480萬杯咖啡渣、25噸農漁業廢棄物,成功將之轉化為數千雙可穿戴鞋履,更幽默地將產品取名為「三菜一湯鞋」、「咖啡鞋」。

訂閱制回收鞋,打造不落地的閉環體系

舊鞋回收長期以來是台灣資源循環體系中的棘手問題。根據行政院環保署資料,台灣每年估計丟棄上千萬雙鞋,這些鞋無法進入既有的回收系統,只能進行焚化或掩埋處理。不僅造成巨大資源浪費,也增加碳排放與垃圾處理負擔。面對這項產業級難題,Lab22 在2024年啟動名為「無限拖」的回收計畫。從2025年開始先從與商業周刊合作推出零廢咖啡襪著手,利用回收的咖啡渣作為原料,透過專利的低溫環保製程,將咖啡渣製成環保咖啡紗,再製造成襪子。每年四組隨商周雜誌一同寄出,穿壞了再送回馳綠進行回收,成為一個全循環制的環保經濟。

↑許佳鳴合作商周推出循環訂閱制服務。攝影/陳冠榛

而許佳鳴也透露,訂閱制的下一步有望推出咖啡貓砂,利用咖啡渣的除臭抗菌的特性,將製造後的產物循環利用製作成環保貓砂,這正是團隊現階段最專注投入的目標。他認為真正的永續不只是材料上的創新,更在於制度設計是否能引導使用者與生產端共同行動。「我們不是只要解決一雙鞋的問題,而是解決一個系統性的浪費問題。」Lab22 所推行的訂閱制與回收體系,正逐步示範當產品生命週期被設計進制度之中,將如何減少資源浪費。

從被質疑到獲國際認證,馳綠Lab22選擇用行動回答

對於一間長年從事鞋類代工的傳統製造業公司而言,「用咖啡渣做鞋」聽起來近乎天方夜譚。這正是許佳鳴創業初期面對的現實。他出身自家族鞋業背景,剛開始嘗試提出轉型可能時,換來的卻多是質疑與冷眼。他回憶道:「剛開始講要用咖啡渣、寶特瓶做鞋,大家都覺得我瘋了,不是笑話就是看好戲。」

但他沒有因此退縮,而是選擇以「實驗室」的方式,從小規模製程改良與跨產業合作開始,逐步累積轉型基礎。他理解若僅止於材料替換,企業無法真正實踐永續,因此同時引入「三重盈餘」概念,在設計產品時就思考其對環境、社會與經濟的長期影響。面對如何在環保與商業中找到平衡,許佳鳴提到,除了與五角拌、人生百味等台灣在地團體合作,參與幫助弱勢群體的活動,馳綠Lab22也與許多國際企業配合。

2021年華納兄弟就將旗下熱門電影如超人、女超人等的人物圖像授權給馳綠作使用,同年Hang Ten與Hang Ten Gold品牌的鞋款,也全數使用GreenPlax實驗室的回收寶特瓶技術生產,GreenPlax 最初是馳綠國際針對寶特瓶高值再生而成立的研發實驗室,如今已成為其循環鞋履的核心技術與商品系列名稱。Lab22能夠贏得國際企業的青睞與支持,憑的是團隊對於鞋類品牌經營、材料研發、產品設計、通路布局的創新力,而這些產業上的突破,也使 Lab22 成為並非單一故事包裝的永續品牌。

↑馳綠Lab-22在國內外各大環保獎項屢獲殊榮。攝影/陳冠榛

2022 年,Lab22 成為亞洲第一家通過B型企業認證的鞋類公司。這項認證強調企業在治理、員工、社會環境與顧客各層面的平衡貢獻。許佳鳴坦言,這段轉型過程並不輕鬆,有無數次質疑與資金壓力,但也因此逼迫團隊每一個決策都得面對「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本質問題。他說:「很多人以為創業是靠直覺和靈感,但真正讓我們走下去的,是一套可以說服自己的邏輯與制度。」

從當初被笑的構想,到如今被視為亞洲區循環經濟代表案例之一,Lab22的經驗也呼應了許佳鳴所說的:「也許我們都應該勇敢一點,去追求一些自己覺得很酷的事情。」這番話不僅是對創業精神的詮釋,也展現了他對改變世界的信念。

採訪側記

進到馳綠國際位於台北市中心的辦公室,環顧一週發現四周都是與我們年齡看起來相差無幾的年輕人,在裡面也感受到滿滿的年輕氛圍,不愧是製造出許多創新產品的公司,現場實際看到咖啡鞋和三菜一湯鞋,我們摸著輕巧的鞋嘖嘖稱奇,原來食物廢料的歸宿真的有百百種。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