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在校園的流行與素養
校園自媒體崛起 學生從觀眾變創作者
隨著短影音平台興起,越來越多學生開始親自拍攝、剪輯、上傳內容,將校園生活、才藝展示變成自媒體作品。這股創作風潮,不僅改變了學生的課餘生活,也帶動校園內的新型互動文化。
文大大傳系教授 李貞怡
實際過去這幾年來
你會發現
因為科技的進展
所以呢我們在製作影音
跟相關內容的門檻
其實都是往下走的
我相信這是一個
我們新時代的潮流
以現代這種網路
我們講的去中心化
越來越多人可以發聲
有多元的意見跟表達
實際上這個對於民主社會
其實是一個比較好
而且比較健康的現象
學生分享自媒體經營 應對酸民小秘訣
除了教授的建議外,學生自媒體經營者也分享他的經驗。
世新大學廣電系 學生自媒體網紅
我是蛋旦
然後我目前就讀的是
世新大學廣電系
然後目前是一個自媒體的
reels創作者
我一開始經營自媒體
是因為我有一個打工
然後剛好是自媒體的老闆
開了一個公司
所以就是連同那個店
跟自媒體一起合作
然後吧
我的生活都當作在經營自媒體
有趣的方式去回應他
就是讓大家一笑而過
我會覺得就是
即便你一開始只是
拍得很爛你只是隨便上字幕
隨便剪你也可以上
因為這個流量
都是很不一定的事情
然後就是
對自己要有自信啦
文大大傳系教授 李貞怡
提到素養的問題
當他們想要去了解
他的閱聽眾給他的回饋的時候
他其實是可以去分析
這一些回饋
是不是夠客觀
那如果說是針對
比如製作品質不良
或者是講話打結
有一些事實上面的錯誤
當然是要虛心接受
但是如果下面的一些酸民
他們是流於一種情緒性的
他可能是口語上面的攻擊的話
這種酸民其實常常會出現
那你當然必須要有一個
比較寬容的心
去接納來自於各種粉絲
給我們的建議
面對酸言來襲 掌握媒體素養技巧
校園自媒體風潮持續升溫,學生不僅學會創作,也在互動中累積經驗與自保能力。掌握分辨與經營技巧,除了讓學生在創作道路上更加從容自信,也讓校園文化呈現更多元的聲音。
華岡新聞 蔡宜禎 陳昱蓁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