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新增5天國定假日的影響效果分析

2025/08/02 21:54
2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內政部原本訂定「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規範我國的國定假日。隨著罷免活動的進行,今年5月9日在野黨立委打著「還假於民」的口號,聯手將行政命令改為法律,制定「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並每年增加5天的國定假日。

公共政策議題本來就跟關稅談判一樣,想要得到某些東西,就必須付出一些代價。從執政者的整體角度,保護勞工除了要讓他們可以放假休息外,也要讓想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工作,而且,薪水可以養家活口。

舊的勞退制度勘稱世界最優惠,卻是害慘了臺灣勞工。為了躲避支付員工退休金的責任,不少中小企業老闆乾脆惡性倒閉,把機器設備搬去中國另起爐灶。真正受益於舊勞退制度的,其實大部份是公營企業員工。

回顧歷史,臺灣原本在週六必須上半天班。1998年公家機關和學校開始隔週休兩天,到了2001年進一步調整為全面週休二日。

勞工的情況比較複雜,立法院於2016年修正勞基法,將勞工「雙周84小時」的工時改成「單周40小時」。只是整年累積下來,工時一口氣減少104小時,為了平衡勞資雙方,因此修法後,刪除了7天的國定假日:元旦隔天、青年節、教師節、光復節、行憲紀念日,蔣公和國父誕辰等。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的法案,則又新增小年夜、教師節、臺灣光復節、行憲紀念日等4個國定假日,加上勞動節改為全國放假(原本只有勞工放假)。

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按過去放一天颱風假,產業損失約新台幣300億元來看,這次一下增加5天,又逢目前經濟前景不明,企業面對關稅、匯率等多重壓力,大家每天焦慮,尤其中小企業規模不像大公司,放假日增加,牽涉人力調整分配,勢必增加營運壓力。

查一下國民所得統計,2023年GDP為23.2兆元。其中受僱人員報酬為10.3兆元,除以當年工作天數249天,平均每天勞動產值413億元。放5天假GDP大概會減少2千多億元。而承擔損失的不會只有老闆。老闆會轉嫁一些到勞工身上。另外,上市、櫃公司營業盈餘減少後,又會反映到股價。

其實損失的不只是產值,還有服務品質的問題。診所門診不開,病患就要跑去大醫院急診。政府機關不開門,洽公民眾只能等待恢復上班。金融機構不營業、股市休市,都會影響到一些人。

其實,像7-11一樣,24小時不打烊是可以辦到的。軍、警、消防單位都是如此,醫院住院部門也是如此。執政者該關心的重點,應該是真正落實對工時的監管。勞工每天的工作時間過長,必然會影響身心健康。至於全國性放假,應該限於民俗紀念日。例如,農曆春節,大家返鄉團圓;清明節,大家返鄉掃墓等。這樣的放假,才有意義。旅遊散心,就使用個人的休假,沒必要讓全國大部份的經濟活動一起停擺。


你可能也會喜歡

▶︎ 09:02

探索西拉雅

雅仁
180 0 0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