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讓沉默不再是孩子的唯一語言

2025/08/02 14:39
1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在吉爾吉斯,語言發展遲緩正影響部分兒童的成長。吉爾吉斯家扶中心主要服務區域為楚伊州(Chüy Region)及首都比什凱克(Bishkek)周邊。儘管首都的教育醫療資源相對完善,語言障礙也仍普遍存在,尤其在中心服務的脆弱家庭兒童中更為明顯。貧富差距、醫療負擔、社會文化與移民背景等多重因素,加劇了這些孩子的成長挑戰。2024年比什凱克平均月薪約44,074索姆(約503美元),楚伊州約27,819索姆(約318美元)。若要在當地維持有尊嚴的最低限度生活,每月生活費約需25,500索姆(290美元)。然而,中心扶助家庭的月均薪僅約12,500索姆(約145美元),遠低於上述標準。多數低收入家庭難以維持基本生活水準並負擔醫療支出,語言治療或牙科保健也時常被忽視。

語言發展遲緩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常被忽視的議題。根據實地觀察與服務經驗,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面臨口吃、發音不清、詞彙量不足,甚至完全無法表達自身需求等困境。語言發展問題成因複雜,在吉爾吉斯,尤其值得關注的因素包括:長期營養不均衡可能影響大腦發育,直接阻礙語言理解與表達;未能及早獲得語言治療或專業評估,錯失介入的黃金時機;來自周邊國家的移民家庭常面臨多語環境,語言混用與文化適應過程容易導致兒童在語言學習上產生混淆。

除此之外,多數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多為母親,但因子女眾多、家務繁重,往往僅能提供溫飽與安全等基本照護,無暇顧及語言互動。此外當地文化普遍認為「孩子應安靜不吵鬧」,加上父母工時較長(如建築、農務、清潔,或遠赴俄羅斯、哈薩克打工),長時間勞累導致陪伴不足,壓縮孩童練習語言的機會。吉爾吉斯的孩子多半是因環境刺激不足導致的發展遲緩,而非結構性語言障礙。從實務經驗來看,這些孩子在進入學校並獲得更多語言互動後,常能顯著進步。學齡前至小學階段需協助者,也多為發音不清、表達不完整等情況。

今年吉爾吉斯家扶中心的醫療服務方案首度納入語言治療,旨在支援面臨溝通困難的兒童。本方案與語言治療診所合作,總計服務19名兒童並提供303次語言治療課程。篩選流程始於社工對兒童需求的初步評估,隨後邀請語言治療師、家長及兒童至中心進行一對一專業評估,以準確篩選出適合專案的兒童。目前主要協助的是狀況相對單純、可透過短期語言治療有效改善的兒童。入選兒童每週需前往診所進行兩次語言治療,期間語言治療師會不定期與社工討論兒童狀況,社工亦會持續與家庭保持聯繫,密切追蹤治療進度。

課程重點涵蓋發音訓練(特別是俄語或吉語當中的捲舌音及彈舌音)、語音覺識、詞彙擴充、書寫與閱讀能力,並透過益智遊戲、拼圖和歌唱等方式提升語感、聽力及精細動作。目前課程仍在進行,語言治療師也持續追蹤兒童的進步程度。中心社工則負責溝通協調,尤其當家長因誤解治療進度而有意自行停課時,社工會偕同治療師向家長詳盡說明,確保兒童得以接受完整療程。

照片

Alim是一位年僅7歲的男孩,來自一個經濟困難的單親家庭。2024年父母離婚後,父親便失聯,母親獨自撫養4名年幼子女。因為經濟條件不佳,再加上情緒長期處於緊繃狀態,Alim 從小就極度安靜,在學校與家中幾乎不主動開口。即便偶爾說話,也因語音含糊而難以理解。他不擅長與人互動,總是低著頭,避免被看見。

今年4月Alim開始參與中心提供的語言治療課程。治療初期充滿挑戰,他不發一語,拒絕與治療師互動;他也無法發聲,甚至無法進行最基本的聲音模仿。語言治療師觀察到,他除了構音困難,也有明顯的口語焦慮與情緒壓抑。課程從非語言遊戲與簡單模仿著手,逐步透過顏色卡、節奏練習與口腔運動幫助他建立安全感與信任。

幾週後Alim慢慢開始發出單字,像是「水」、「媽媽」,接著進展到簡單句型,例如「我餓了」、「不要這個」。目前他正在練習彈舌音「R」與更完整的語句,語言能力逐步提升的同時,也展現出更多與同齡兒童互動的意願。

Alim的母親起初誤以為「孩子開口了」即是治療的終點,便自行停課。經過社工與治療師的溝通和說明,她才理解語言治療需要穩定累積,並非短期改善就能結束。她坦言:「聽到他完整地說出一句話,真的很感動。原本以為孩子開口了就是治療的終點,但社工告訴我,這只是開始,必須持續治療才會進步。中心提供的幫助對我們這種無法負擔治療費的家庭來說,是很珍貴的機會,我真的很珍惜。」

照片

在家庭支持與專業治療下,Alim正一步一步建立語言自信。他開始主動向母親表達需求,甚至能在學校簡單回答老師的提問。這些日常中的轉變,雖然微小,卻蘊含深遠的意義。語言治療對Alim 而言,並非單純的說話訓練,更是一段重新學習被理解、被接納的歷程。他的一字一句,都是勇敢面對世界、走出沉默的開始。

語言發展遲緩並非不可逆的定局,只要能及早獲得適切支援,孩子就有機會重新掌握溝通和表達自我的能力。對吉爾吉斯的孩子而言,他們所缺乏的並非能力,而是被理解與被傾聽的機會。感謝每一位支持者的陪伴,讓更多孩子不再沉默,勇敢說出心裡的話,讓他們的心聲被世界聽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