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十大經典好米莊有志老師收割好米

2025/07/31 15:44
1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照片

 

2025.6.27

 

6/27 十大經典好米莊有志老師栽種的「臺南20號」順利收割,稻穗飽滿又結實,莊有志老師種田7甲多,一年只種一期稻,6/14我在莊有志老師家有吃到去年的「臺南20號」、「台農88號」米香濃、很好吃,難怪莊有志老師的孫子去念幼稚園時,不肯吃學校的午餐,說阿公種的米比較好吃,讓老師只好開玩笑說:「請您的孫子自己帶便當來幼稚園。」 莊有志老師說從小務農,物資缺乏,所以他可以只要一點「鹹菜」就可以吃好幾碗飯,對他來說「米飯」是最重要的體力來源。

6/11 第1號颱風蝴蝶」襲台,帶來強烈豪雨,莊有志老師家附近好多稻田「倒伏」一大片。而莊有志老師因合理化施肥,稻穗黃澄澄健康又漂亮、稻穗又長,光看就很舒服,新米非常美味喔,老師說這幾日忙收割,八月初才有空碾米出貨。

莊有志老師有種「台農秈14」號,1982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由張萬來、楊遜謙、陳隆澤、趙政男育種家培育,莊有志老師認為如果要用這款米作「蘿蔔粿」,一斤乾的米+水+蘿蔔秤起來成品為四斤半,是最適合比例。

莊有志老師栽種主打好吃又香的「高雄147號」,「高雄147號」歷經「高雄139號」、「高雄145號」等品種改良而來,整整花了35年之久。「高雄139號」具有極佳的食味品質,但外觀不漂亮,心腹白較多,故高雄場引進日本食味、外型均佳的「絹光」米,與「高雄139號」雜交育成高雄145號,心腹白率低,有晶瑩剔透的外觀,且口感佳,高雄場再以「高雄145號」為母本,以香米品種「台農74號」為父本,雜交育成「高雄147號」,是稻米比賽的常勝軍品種。

因此莊有志老師覺得傳承很重要,不僅兩個兒子在工作之餘用假日幫忙種稻、栽種的品質也有獲獎肯定,日曬稻穀時,孫子也會一起幫忙。今年農試所給他吳永培博士留下的100公克稻穀(不到一米杯)~適合海邊栽種的耐鹽分新品種、做米點心的秈稻,用心育苗栽種,拿出家傳七、八十年「打穀棒」(台語:耞仔,打谷動作叫做(摃耞)),人工脫穀,大約收成10幾公斤,真的是粒粒皆珍貴。

6/30日本米荒助長「台灣米出口」!國內米價走升漲一成,小吃店首當其衝,成本上揚近10%,不排除微調餐點價格因應。雖然價格上揚,然而和日本一樣,台灣白米消費量,仍在下降,台灣農糧署表示,部分業者預期未來價格可能繼續漲,一度引發搶購,有米商「預期性囤貨」,最多一次進貨8到10袋白米。日本新聞說由於食米量下降,務農面積下降和農夫高齡化,如果希望增加生產解決「米荒」問題,光是從稻穀來源、育苗業配合至少2年時間。

朴子國中教數學退休的莊有志老師,口條清楚、思路清晰,而且具實驗精神,農改場、農試所有新品種,都會找莊有志老師試種,他會仔細回饋栽種經驗與提出想法,讓育種家和推廣人員能有所依循或修正。真感恩莊有志老師願意收我當學生,我實在太幸運,他不僅幫忙我許多,多年來熱心指導,讓我一邊很有口福吃到許多好米,同時學到許多稻米傳統文化和新科技發展。

7/1 今年5月全球均溫創歷史第二高,台灣體感飆41度,高溫、乾旱,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水源的供應。7/4 台灣11縣市高溫飆破38度,歐洲多地飆破40度。7/14 韓國持續遭遇熱浪,該國西瓜、大白菜、蘿蔔等多種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7/16 丹娜絲颱風挾帶17級強風,從嘉義布袋登陸,吹壞15萬片光電變海廢,71萬戶停電,重創嘉義義竹鄉碾米廠估損失至少上億。不少住戶屋頂被吹掀還沒來得及修繕,7/28受到強烈鋒面與西南氣流夾擊影響,重要的大米倉台南後壁區淹大水(二期稻預計8月初插秧),颱風竹節草持續為台南高屏帶來豪雨。7/23 北海道飆38.2度高溫,7/30 日本41.2度「破紀錄高溫」。

我不僅假日種稻,三餐都吃台灣好米、蓬萊米/做點心在來米輪著吃樂趣多,大幅改善健康,早上喝米漿或吃粥還能清熱利小便,調節體溫、比較不怕熱、不會煩燥,看到台北7人去大餐廳吃一餐吃7千多元,真希望有人能引導他們拿去買好米,不僅自己吃到美味和健康,支持本土農業和就業,並且發揮水田降溫、涵養地下水功能。

補充

1.「臺南20號」

2022年6月命名發表,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耗時9年育成,是國內少見低直鏈澱粉品種,口感類似日本「牛奶皇后」米,熱飯輕柔、冷飯Q彈,帶芋頭香,產量與國內主流品種「臺南11號」相當。

2.「台農88號」

2024年農業部農產試驗所育成水稻新品種「台農88號」,以母本「台農74號」與父本「臺南11號」,自99年起雜交選育,歷時13年所育成,是農試所建置「耐熱篩選圃」育成第一個品種,高產,稻穀容重量大,米粒白堊質率低,在高溫環境栽培產量變化不大,且對稻熱病有中抗程度以上抗性,是適合有機栽培的品種。口感扎實具芋頭香,咀嚼後甜度高,且稻穀老化速度慢,4個月常溫儲藏後米飯風味還不變。

3.

吳永培博士是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副研究員、1965年次的吳永培是臺大農藝學博士,自1991年分發嘉義分所後,32年歲月盡奉獻於此,2023年3月22日晚間被發現因心臟血管疾病、心因性休克倒臥嘉義分所試驗田中,緊急送醫不治,享年58歲。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