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之下 孩子之上——伍麗華眼中的古樓國小








圖/伍麗華臉書
【風雨之下 孩子之上——伍麗華眼中的古樓國小】
還記得第一次認識淑琴,是在一個沒聲音的下午。一本薄薄的書從郵差的手中落下,封面簡樸,名字印著熟悉的筆觸,卻不是自己的。那是一位學妹寫的書,寄來時沒有附上一句多餘的話。她叫淑琴,署名是那樣篤定,彷彿不需多言,只需翻閱。
她們的第二次見面則極為戲劇化——像所有熱血教師生命裡不按牌理出牌的插曲。那一天,伍麗華正坐在自己的處長辦公室,桌上堆著待簽的文件、會議記錄、地方意見陳情書,一如往常。門被推開的瞬間,一個身影帶著不安闖進來,語氣急促地說:「學姊,讓我躲一下。」 這句話還沒落地,眼淚卻已經掉下來——不是那種歇斯底里的哭,而是像貓咪般軟軟的、壓抑的哭聲。她說她剛剛到縣府辦公,路過公佈欄,看見校長遴選的放榜名單,第一名,竟是她自己。她說她「不敢相信」,像是生命忽然轉了個彎,卻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這樣的女孩,讓人心疼。也讓人想起自己年輕時,第一次面對體制與期待時,心裡那道既堅強又微弱的聲音。伍麗華當時沒多說什麼,只是靜靜地聽著學妹的哭,聽著她的慌張,也聽著她的夢,慢慢穩下來。
然後是今天。 古樓國小120週年校慶的會場如一座彩色的劇場。新落成的風雨球場閃閃發亮,像剛洗過的雨後天空。那是學妹從上個月就不斷提醒她「一定要來」的地方。那筆1600萬的預算,是她與縣府合力爭取的,如今不只是一個「場地」,而是一份象徵,一份堅持下來的證明。
她從校門口走進來,看見那座風雨球場時,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她曾經也走進許多學校,但很少像這裡這樣,球場的造型有設計感,空間流動得像時間,桌椅擺得整整齊齊,氣氛熱烈卻不浮躁。來賓座無虛席,孩子們奔跑著,穿過光與風的通道,老師與家長的眼神裡都充滿光芒。那是辦學的氣質,不假外求的自信。 她上台致詞,望著眼前這片熟悉又更新的校園,她說:「以前來古樓國小時,我最羨慕的是旁邊那棟像青年會所的教室。剛剛校長告訴我,那是100週年的紀念禮物。今天的風雨球場,是120週年的禮物。我想問,你們150週年的時候,希望是什麼禮物呢?」 台下的學生們笑鬧著,有人大聲喊「游泳池!」也有人喊「冷氣教室!」甚至有一個小女孩舉手說「讓老師不用那麼累!」大人們笑了,眼角也溼了。 她緩緩地把手伸向學生席那一方,語氣放輕:「無論大家希望的禮物是什麼,最有可能實現它們的,不是我們現場這些政治人物,而是你們——你們當中的某一位未來的工程師、設計師、立法委員、縣長⋯⋯也許正在我們當中坐著。」 全場靜了一下,接著爆出掌聲。她看著那些孩子,心裡清楚——這掌聲不是給她,而是給未來的他們。 她說:「孩子,是希望,是未來之所在。沒有任何一項政策、任何一種權益的爭奪,可以高過孩子的未來。」 她停頓了一下,補上一句:「這是每一個媽媽的心願。祝福所有的照顧者——母親節快樂。」
那一刻,山風徐徐吹來,球場半透明的頂棚微微晃動,光斜斜地灑下來。她看見一個學生用畫筆描著風雨球場的樣子,在筆記本上寫下一行字:「這是我們的禮物,也是我們的起點。」 這一天,她並不是為了演講而來,也不是為了掌聲而來,而是為了那個曾經躲在她辦公室裡哭泣的女孩,為了那些現在奔跑在風雨球場的孩子。因為她知道,風雨過後,真正站在場上的,是他們。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