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森紙神像 重現失傳二百年技藝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許祐誠、陳則安、葉炴廷/雲林縣報導】「紙神明」是古書記載中,最靈驗的神明像。唯森紙藝老闆蔡爾容身為華人地區「紙塑神明」的傳承人,不願千年傳統技術消失,不僅還原失傳二百年的「脫胎換骨法」,更與妻兒成立「唯森傳統手工紙製藝術品推廣中心」,修復、製作紙神像和傳統祭典中常被燒掉的神明臉譜。他也四度獲邀參加柏林國際工藝展,成功把中華傳統文化推廣到國外,還創作髮簪、書籤、筆筒等文創商品,希望將千年傳統技藝流傳下去。

紙塑神像靈驗 做工細緻不易損壞

「紙塑神像」與一般「紙糊神像」不同,相較於紙糊神像使用竹子、木頭等材料塑身,再糊上一層紙當作外表,保存性較不佳;紙塑神像則是以竹纖維紙一層層黏疊而成,觸感柔軟就像人的肌膚,比紙糊神明堅固牢靠,不易損壞和遭蟲蛀,可長年供奉。目前,大陸還保有一尊明朝紙塑神像,已有三百年歷史。

唯森紙藝負責人之一卜雅菡說,紙塑神像擁有筋、骨、皮、肉,內部中空,可將神明的官印、符令裝在裡頭,再用竹纖維紙製成衣服,上漆線雕和金銀箔,整尊神像如同真人有四肢和五臟六腑,所以古書上記載,紙神明最靈驗,連一般道士也說,作法時紙神明隨請隨到。

不過,由於紙塑工法工時長、製作麻煩,不易學習,因此面臨失傳危機。蔡爾容笑說:「每位學徒來了不到三天,就全跑光了!」因為學紙藝賺錢不易,工作無聊且環境悶熱,鮮少人願意付出心力學習。

竹纖維紙如同人體般柔軟,且比一般紙類都還堅固。 攝影/許祐誠

文化守護者 投身復興紙塑神明

當年,蔡爾容父親是最早踏入製作台灣纸神像面具領域的紙塑家,由於父母晚年身體不適,加上擔心父親手藝失傳,蔡爾容毅然決然放棄科技業高薪,帶著妻兒回北港。不過,對於沒聽過北港的妻子卜雅菡而言,離開家鄉台北是一件重大的抉擇,卜雅菡說:「當時他跟我說:『如果我有能力,回到家鄉繼承紙塑工藝也一定沒問題。』」因此,她便全力支持丈夫,投身從未接觸過的紙藝工藝。

蔡爾容回鄉傳承家族工藝,最先以「紙糊」技術製作神明像,直到後來他得知中國有「紙塑」技術,便耗時五年,跑遍圖書館、翻閱一百多本古書,才慢慢摸索製作程序,依照古書中的圖片還原神明樣貌,逐漸重現出失傳兩百年的「脫胎換骨法」。

神像面具使用的顏料是從德國進口,在太陽照射下不易褪色。攝影/許祐誠

製作傳統神像 採用傳統古法

蔡爾容使用的「脫胎換骨法」,要先把層層的竹纖維紙,黏在黏土塑成的素坯上,等待整個胚體陰乾成型後,用刀剖半坯體,挖出兩塊黏土塑胚後,再將兩塊胚體合體,便可做成具竹纖維紙彈性的紙坯體。

蔡爾容依循傳統,使用天然的竹纖維紙與麵粉糊漿作為製作紙神像的材料。竹纖維紙在所有紙類當中不但具一定厚度,承受強度大,還可以防止發霉、蟲蛀,保存時效長。以麵粉調製而成的麵粉糊漿,則是把神像身體黏湊而成的秘密武器,不僅黏性強且時效長,顆粒也不大,蔡爾容說:「如果是用米製成的糊漿,風乾後很容易因為米粒脆化而造成神像脫落。」而現代的化學膠水,只要經過七、八年便會失去黏性,也可能造成神像突然崩壞。

麵粉糊漿塗上神像後,黏性通常可以維持百年。 攝影/許祐誠

傳統技藝躍上國際 文化起源是關鍵

維護紙塑技藝多年,蔡爾容在二O一五年四度參加德國柏林國際工藝展,成功讓傳統紙塑技藝在國際發揚光大,也讓許多歐美人士對紙塑工藝刮目相看。

不過,蔡爾容發現,在跳脫兩岸三地後,國際沒有「文創」這個名詞,而是直接把藝術品分類為「文化」或「創意」兩區塊。如果藝術品屬於文化,作品中需要融入文化的元素和圖騰,並交代作品的文化起源與文獻資料。以紙塑神像為例,神像需要加上傳說故事中神明的特色或服飾,凸顯特定的圖騰符號;如果作品屬於創意,柏林工藝館官方則沒有限制圖樣及創作規範。這個發現讓他思考,台灣許多文創商品多了創作,卻少了文化的元素,少了文化的藝術品,會變得相當空洞,但他認為「文化一直都在,只是看藝術家有沒有用心發掘」。

工作坊中只有蔡爾容會做紙塑技藝,因此他時常一個人埋首於工作中。 攝影/許祐誠

堅持完美 呈現經典

蔡爾容對於藝術品的獨特堅持反映在作品上,從作品的文化起源,包括材料和意義, 都有一套規範。蔡爾容的每個作品都擁有專屬的名字,每當他在設計前,會先為其取名,並蒐集合適的材料,做出能傳達理念的成品,如果材料無法收集齊全,則先把作品擱置一旁。

為了作品的品質,蔡爾容也常常從國外進口材料和工具,例如價格比玉還貴的西藏特產金斯棕竹、古代鑲在四品官帽上的青金石,又或者是一把剪刀,只因為台灣生產的剪刀不適合用於工作。蔡爾容對作品的文化、材料,乃至一般工作用具的堅持,就是為了呈現作品最完美的一面。

北港一隅守古法 推廣紙塑走出國際

如今,紙塑神像在蔡爾容夫婦的推廣下,獲得芬蘭禮品經銷商、德國禮品經銷商,以及德國收藏家等的青睞以外,大陸近期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及藝術家為主題,向歐美發行的郵票中,也能看到兩人的身影。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研究世界文化遺產的德國文化工作者Judith angl,與蔡爾容夫婦聯繫,想把紙塑技術納入正在撰寫的書中。不過,由於紙塑技術在德國較為少見,夫婦兩人只能透過Google翻譯,向她解釋「紙塑」和「紙糊」的不同之處。

在北港一隅的工作坊內,蔡爾容拿著刀子直盯著眼前的木頭,一刀一刀地為木頭塑形,卜雅菡則專注於為面具畫上線條與圖騰,而兒子蔡榮櫸在大學課餘時間,回家幫忙其他工作。蔡爾容夫婦倆每天大多重複著相同工作,但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堅持,才能將紙塑技術再現並慢慢推向世界,讓更多人可以見證中華文化。

採訪側記

蔡爾容說,當初會回來傳承家業是因為自己「比較笨」,我卻認為,蔡爾容回鄉傳承產業,正是他自信的展現,且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拋下原本的成就,帶著妻子踏入未知的紙塑世界。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位女人,蔡爾容之所以能成功,卜雅菡定是幕後的助手,畢竟很少人能真的為了丈夫的一句話,決定放下一切熟悉的人事物,跟隨丈夫邁向未知的人生,而且,這次從約訪到訪談,都能感覺到卜雅菡的細心與幹練。俗話說,齊家、治國、平天下,維森紙藝能取得今日的成就,正是因為夫婦倆人齊心邁向目標,才能把傳統紙塑技術慢慢地推廣到全世界。

延伸閱讀

花蓮《拾紙》 傳達土地傳承價值

手工紙匠堅守傳統老技藝

傳承先祖造紙技藝 新「竹」紙寮文化的重生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7則報導
2,272則影音
70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423
推:
0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509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764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559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297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3,086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347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907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28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031
推:
0
回應:
0

唯森紙神像 重現失傳二百年技藝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