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握手加拍立得 「少女轉蛋」展現日系偶像親切感

2025/08/08 21:00
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楊舒涵、謝昀岑/報導】「我無聲戰鬥,我決不低頭,你就等我,好好看我,那蛻變後的我。」——這是「少女轉蛋」單曲〈無聲戰鬥〉中的一句歌詞,也是她們作為地下偶像最真實的獨白。在地下偶像文化尚未成為主流的台灣,缺乏資源、媒體關注與固定場地的條件下,她們選擇在城市角落隱密的練習室排練,從零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音樂與風格。她們出沒在小型展演廳、節日活動,甚至會遠征國外,一次次的站上各地舞台現場演出。她們經營社群平台,回覆留言、直播互動,逐步累積支持者,每一次演出,她們都帶著笑容照亮粉絲們。她迎戰質疑,努力用實力、汗水證明自己,不靠主流資源也能打開一條路。

↑少女轉蛋的團體形象。圖片來源/臉書:少女ガチャポン / 少女轉蛋

「少女轉蛋(Missy Gachapon)」是2023年成立的台灣日系地下偶像團體,由やわら(yawara)、あいり(Airi)、みはる(Miharu)、しつき(Shitsuki)、はち(Hachi)、かずな(Kazuna)、たまき(Tamaki)、りた(Rita)八位成員組成。團名結合了少女意涵的「Missy」與轉蛋玩具「Gachapon」,象徵在夢想路上不斷轉動未知、迎接驚喜的精神。

作為地下偶像,她們以自主創作、小型演出為主,以近距離販賣周邊商品與粉絲建立更親密的互動。她們以音樂與表演為載體,運用日系風格的歌曲配上中文歌詞,並在舞蹈中融入國風元素,實踐文化多樣性與創作自由。

「少女轉蛋」於2023發行首張專輯《成長型角落生物》與附錄曲〈yumedori〉,並於2024發行單曲〈月半派對〉及〈無聲戰鬥〉,作品多由成員與製作人合同進行製作,內容關注自我認同、成長歷程與夢想實踐,展現她們在創作上的獨立性與表達力。

地下偶像的真實舞台

地下偶像文化起源自日本,是與主流大型經紀公司所屬偶像相對的存在。她們多半從街頭、小型展演空間出發,不靠電視曝光與大量資金,而是憑藉「努力與成長」的形象,逐步累積粉絲與影響力。這樣的偶像文化,在近年也逐漸於台灣萌芽發展。

↑地下偶像與一般偶像差異。製圖/楊舒涵

台灣的地下偶像團體雖然規模不大,但在動漫展、展演廳、百貨快閃活動等空間中,仍可見她們的身影。她們的演出強調「近距離接觸」與「粉絲參與」,觀眾不只是觀賞者,更是互動的一環。例如表演後的握手會、拍立得拍攝、粉絲應援動作與口號等,都是傳統演出形式少見的高度參與文化。與傳統演唱會相比,地下偶像的演出更親密、更即時,甚至更情感真摯。她們沒有華麗的舞台設計,更多的是用汗水與笑容去感染每一位粉絲。最經典的地下偶像代表是2005年面世的AKB48,AKB48從無人問津到家喻戶曉,這種「邊唱邊成長」的歷程,也是日系地下偶像最動人的地方。

個性化的創作設計

少女轉蛋的八位成員來自各地,個性與舞台魅力皆不相同,因此擁有風格多元、特色鮮明的獨特優勢,例如歌曲創作時,她們會輪流擔任中心位成員,團隊就能依據個人特質做設計發想。團隊的整體風格帶有少女叛逆感,歌詞圍繞在持續奮鬥的心情與過程,這也是她們想給大眾帶來希望的堅強樣貌。

在舞蹈編排方面,因身為首批成員的Airi擁有國劇系背景,在目前發行的部分歌曲中,也能看到將國風元素融合舞蹈的段落,讓表演多一種新層次。Airi表示:「我想把一些我會的戲曲技能加入在舞蹈當中,在世界各地表演時,也用這種方式讓更多人認識國劇!」另一位首批成員的Yawara也說,加入國劇元素舞蹈的排法也會設計成更符合在地下偶像演出的舞台氛圍與情境,在不同風格定位的設計上,國劇元素也因此派上用場。

偶像與學生的雙重身份

目前成員們身兼偶像與大學生的兩種身份,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除了偶像活動外,學校課業也必須完成,她們主要的應對方法分為時間分配和狀態切換,時間運用需要更有效率,在不同的場合下盡力完成當下的角色,平時則會多善用零碎時間完成學校課業等事項。

不過成員們也開玩笑坦承,雖然平時都知道該怎麼規劃時間,但有時仍然會拖延到半夜才開始動工,可見大家也都還在慢慢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模式,也許有點手忙腳亂,但就是這樣真實的少女轉蛋,是粉絲們眼中是最可愛的樣貌之一。

奔向偶像之夢

至於為何成為地下偶像的契機,每個團員各有不同。一期生Yawara是從崇拜偶像開始,「我原本就有在追日系的偶像,後來就想站上跟他們一樣的舞台。剛開始我爸很反對,但幾年後他比較了解這個文化,就沒那麼反對了。」一期生Airi的轉變來自一段打工經歷,她說自己當時在肯德基工作,忙到唱歌課都無法上,老師便提議她和Yawara一起組團參加地下偶像活動。「我本來就會日文,就想說試試看,結果就一路做到現在。」

對「少女轉蛋」的二期生Hachi、Kazuna、Tamaki和Rita來說,出道時間比起一期生晚了一年,知名度和粉絲數自然落後一截。她們坦言,最困難的時刻是剛站上舞台時,幾乎看不到舉著自己應援色的觀眾,Kazuna表示:「那時候真的有點可怕,像是站在一個沒有人看你的舞台上。」

比起一期生們的販售周邊區前大排長龍,她們一開始則是站在一旁,無所適從地「罰站」。但她們沒有因此放棄,而是努力在每一次的表演中盡全力發揮。她們開始主動與台下觀眾互動、學習如何把握舞台上的每個眼神與動作;私下則透過觀看其他團體的表演錄影,不斷分析與模仿,進而找出屬於自己的魅力點,例如「飯撒」(粉絲福利,例如對粉絲揮手或眨眼微笑)的時機與表情控制等細節。

身為一期生的Miharu也說,在販售周邊與粉絲交流的時間,短短一分鐘要聊到讓粉絲記得你,也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但抬頭看到台下觀眾揮舞著屬於自己顏色的應援手燈,那種被肯定與看見的感動,這樣的光景,對她們而言,並不是一開始就能擁有,而是靠著一次次表演與交流,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成就。

少女轉蛋的未來

「一定會想要站上更大的舞台,讓更多人認識我們、喜歡我們。」Katsuna帶著自信分享,之前也去過日本、上海等各地表演,希望未來能有這樣的機會去拓展知名度。Hachi也補充說:「就像類似於解鎖成就的概念,目標是要到許多不同的地方表演,傳遞我們擁有的能量。」而Tamaki認為,除了團體的成就之外,成員們也能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發光發熱,找到更閃耀的自己。

少女轉蛋的製作人陳雨農對於地下偶像產業的趨勢,認為地下偶像產業有在逐步成長,雖然現場觀眾人數增加,但整體知名度仍有擴展的空間。如果有更大的舞台能吸引新的觀眾群,讓這樣的文化被更多人看見,而經紀公司、製作端可以更注重在內容創作與培養藝人的提升,都是能讓地下偶像產業發展更長遠的方法。

採訪側記

在採訪過程中,少女轉蛋的成員們熱情又有禮地回應每個問題,展現出偶像應有的專業與親和力,讓人感受到滿滿的活力與真誠。無論是聊到創作、舞台經驗,或對粉絲的心情,她們都帶著笑容、認真作答,現場氣氛輕鬆溫暖。

這次訪談是一段特別的經驗,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日系偶像文化中的元氣與可愛,也看見少女轉蛋對夢想的堅持與熱情。


你可能也會喜歡

▶︎ 02:00
▶︎ 03:13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