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建築的第三步:從火的誕生到風雨中的淬鍊

自然建築的第三步:從火的誕生到風雨中的淬鍊
撰稿/拍攝|小喬流水
以下為FHD 高畫質youtube版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S01.
佇歷史演變的過程中
古早人對火 抱持著敬畏與神聖的態度
7月5號的那天透早
野地森活創辦人Emma老師
以鑢柴引火(鑽木取火)的方式
開啟了土窯運作的重要時刻
這不只是古老技術的重現
更是與大自然的深度對話
從火的誕生 象徵土窯正式進入淬鍊的階段

BITE01.野地森活創辦人/Emma (廖春媖) 老師
土窯的誕生需要經過火的淬鍊 但也要給予尊重
OS02.
原訂7月4日 要進行的起火作業
因受風颱環流的影響
突擊的雨勢造成取火困難
但並沒因為這樣
來澆熄學員對自然建築的學習心態
從進入窯體空間來清理砂仔 是退砂模的重要階段
風雨中學員剖著竹仔片 生產出要餵火的素材
佇雨勢漸弱的情境中 眾人甩打著手中的土團
專注的眼神配合著自然的節奏
進一步來精修窯壁表面

BITE02.野地森活創辦人/Emma (廖春媖) 老師
起火儀式的過程要順從天意不要強碰
每個土窯都有屬於它的生命歷程
OS03.
天氣回穩的隔日早時 起火儀式順利來進行
Emma老師也指導大家
如何分辨窯內火的色彩 與木材排列以及配置的方向
讓學員從觀察火的流動 來控制窯溫與火的大小

BITE03.野地森活創辦人/Emma (廖春媖) 老師
起火儀式最主要是要磚化窯體強度
同時達到與火工作的蓄熱功能 這些都是淬鍊土窯關鍵的時刻
OS04.
風颱接近的這天下哺
Emma老師緊急 帶領學員發動封窯措施
從土角填補窯門的工法 達到保溫與火焰漸漸熄去
另替窯體來蓋大件帆布 來預防風雨傷害窯體
這段行動提醒著大家
土窯面對災難的發生 要如何與自然共存

BITE04. 課程學員/一瓶 分享吸引學習的動力與可貴的地方
BITE05. 課程學員/楊琁茗 災難發生時有座土窯會有安全感
BITE06. 課程學員/李定燁 親手來做土窯是有別學校的課程
OS05.
丹娜絲風颱的來襲
對嘉南沿海與溪北地區造成很多損害
土窯受風雨的洗禮後
造成西南面的外層剝落
但大部份的結構並沒受到損害
從火的誕生到風雨的考驗
土窯不只是創造空間 更是建立韌性社區的技藝與哲學
這份預防災難的生活工具 增加人與自然彼此理解的橋梁

BITE07. 曾文社大/黃蕙敏 主秘
面對風雨的挑戰下 自然建築應該要走向多面性
順應土窯本身的性質 進入每個人的生活空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民記者/洪煥喬
台南六甲區採訪報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721台南市麻豆區北勢里北勢寮70-11號
電話:06-5703100轉6131-6136|專線:06-5703122|傳真:06-5700191
Copyright 2025曾文社區大學 All rights reser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