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探索百年紅橋 龍潭太平橋

2018/04/23 07:00
9,011次瀏覽 ・ 2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7
檢舉

龍潭大平橋2001年票選為台灣百大史蹟之一,跨越打鐵坑溪,是三坑子與大平之間的聯絡橋樑,也曾經是大平村民對外的主要道路。太平橋建於西元1923年當時是日治時代,由庄役場(註1)、村民、日本人共同集資興建,採用與桃園大圳相同的清水磚建造而成,呈現亮麗 耀眼的橙紅橋面,又稱為紅橋。(註1:日本公務員辦公處叫「役場」,「庄役場」則類似我們所稱的區公所。目前台灣的鄉鎮市區公所,則是由日治時期的街役場、庄役所改制而來。)

照片

龍潭文史工作者 曾新蔘
他們在蓋的時候思考如何蓋,形式會比較好看,就想到三坑子屋簷下的形式非常好看, 師傅就仿照著街上騎樓下的形式蓋在這裡。石灰、糯米、糯米飯攪拌成稠黏狀來黏,所以他們做起來的橋,就是以前中國傳統的工法,這座橋大家稱為糯米橋。

照片

太平橋設有五座橋拱造型,它曾是日治時代的警備道路。

龍潭文史工作者 曾新蔘
橋完成後日本人很喜悅 ,下回他們的砲 大砲的車要過的時候,就可以通行了,因為太平再進去一點有原住民,他們要去趕番仔,就要用大砲槍械車輛要過,就從這條路通過。

太平里居民何熙泉
沒有橋的時候,祖先我祖父他們都是走那個石頭,一個石頭接一個石頭,走石頭涉水而過這樣子;從我小時候都走過這一條橋去學校,先把牛牽出來玩耍吃草,自己去上學,回來之後,牽回家割草給牛吃就這樣子。

照片

在龍潭境內的石門水庫  曾經是遠東最大的水庫,自1956年興建,1964年完工啟用,此時也改變了太平紅橋的命運。

龍潭文史工作者 曾新蔘
到後來,石門水庫興建完成後,在上面一點開了一條大馬路 ,這座橋就沒用了 ,開始這條橋慢慢的就沒落了。到民國90年左右,這地方的水利會,在這附近慢慢地整治起來,才有現在這麼漂亮的景觀在這裡,歡迎大家來紅橋這裡遊覽。

潺潺溪水上的百年紅橋,他在牆面上留下斑駁的痕跡,也在磚隙中展現無限的生命力,紅橋守護在地人無數珍貴的情感後,期待旅人能來聽聽他的故事。

照片

你可能也會喜歡

PJ魚菜共生農場

傅志仁-傅土豆
8,753 0 109

池上划很大

櫻花
6,675 0 98

2018穀稻秋聲草地音樂會

櫻花
4,121 1 64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