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手寫的溫度 烘焙對你的思念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張海琦、劉怡辰 ∕ 台東市報導】「這不是一間餐廳,也不叫作咖啡廳,它,是一個人文空間。」主人翁侯方達說。漫步於台東火車站後方的卑南公園,視線所及的綠地,皆為超過三十萬平方公尺遺址的一部份,遼闊的公園中隱藏著一個特別的空間,提供來去的人們休憩、飲食和活動交流,這個地方叫作「手寫的溫度」。

寫一張明信片,寄一份心情

「手寫的溫度」不僅僅是店家的名字,更有著侯方達特殊的理想。從店中放眼望去,整面牆擺滿了明信片,上面的攝影作品大至壯觀的山海風景,小至簡單的日常隨拍,每一張都是橫越台東各地的美。

侯方達將攝影作品製作成明信片,陳列於整面牆上。 攝影/張海琦

「以前只要逢年過節,路上書局滿滿的都是卡片,現在沒了。每個人用電子郵件複製貼上,想要傳遞祝福的初衷變得越來越廉價。」侯方達希望透過手寫,找回現在電子化時代下,人與人之間漸漸失去的溫度,當來到這個空間,閒聊用餐或參與活動之餘,能夠好好的坐下來,在明信片上寫下願與人分享的心情。店內也提供繪圖用具,鼓勵人們親自動手創作,寫完後當場就能投進門口的郵筒,寄出自己的心情,就如店中所標榜的「我用手寫的溫度,烘焙對你的思念;喝一口咖啡,寫一行想念」,讓這樣的溫度延續。

這些明信片上的照片,是侯方達在台東各地所拍攝的作品,希望藉此展示讓大家看見台東之美和各處私房景點,而這些陳列的明信片,目的也想讓人們將親自手寫的誠意傳遞給他們的親朋好友。這個擺放明信片的平台目前不只有侯方達自己的創作,還有插畫家自製的明信片深藏其中,未來更有意讓其他創作者的作品被呈現。

就地取材 打造在地特色美食

侯方達畢業於輔仁大學大傳系新聞組,攝影是他在大學時期狂熱的興趣和專長,多年之後回到故鄉台東,透過實力成為眾所認可的專業攝影師。

有感於人們失去的溫度,侯方達抱持此理念創立了「手寫的溫度」人文空間 。 攝影/張海琦

大學畢業後,侯方達曾在南美洲流浪了五年之久。回來台灣後學習做廚,陸續開了幾間餐廳,也將在國外天天品咖啡的心得,帶回還未流行喝咖啡的台灣市場,創立當時台東規模最大的咖啡廳。而這些經驗成為「手寫的溫度」營運的備料。

這裡主打的餐點「風味餐」結合了原住民飲食的特色,竹編盤上鋪上一片大荷葉,上面有魚、肉、菇、糯米粽和新鮮野菜等,而風味餐的一大特點就是沒有固定的食材,強調一切都是就地取材,找新鮮、當季的食材製作,讓客人們在遍地野綠的卑南公園中也能體會到大自然中最天然的餐點。

竹盤上鋪著荷葉的風味餐點,相當具有原住民特色。攝影/洪嘉林

不只是餐廳 而是人文空間

在侯方達接手前,這裏本是一個停止營運的餐廳,兩年前他發掘了這片綠意盎然的好地方,決定重新運作。「讓這麼美的地方、這麼好的一個空間被埋沒太可惜了!」於是他希望將這個地方打造成不只是餐廳的人文空間,使它成為台東具有互動性、能促進人們交流的一個散發溫度的地方,使它被記住、被看見。

白天陽光灑入室內,使環境更加寬廣、清幽。 攝影/張海琦

自開業兩年多來,人文空間的場地除了自辦活動外,也提供給需要的人使用。這個藝文性質的空間,曾陸續舉辦過不少藝文性質的活動,例如攝影作品交流會、原住民編織課程、造船工技演講、認識野菜課程等,還有週六晚上不定期大大小小室內或露天的音樂會。

卑南族藤編課程活動,推廣部落手工藝。 圖片提供/侯方達

這個場域不僅讓人們多一處好地方能夠停留,更讓一些當地的音樂人有舞台能夠分享和交流自己的音樂。兩人團體「賢對抗」曾受邀在「手寫的溫度」表演,吉他手陳建安說:「雖然作為音樂展演的空間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手寫的溫度絕對為音樂人帶來表現的舞台,唯獨可惜的地方是,這裡地處偏僻,身為台東人的我,若不是收到表演邀約,我還真的不知道卑南文化公園裡面有一個這麼舒服的空間。」

露天演奏會,音樂拉近彼此的距離。 圖片提供/侯方達

成為台東散發在地特色和溫度的空間

「手寫的溫度」開張後,在室外擴建了一個露天平台,讓來到這邊的人們也能坐在室外聊天休息,與大自然最直接的接觸,除了白天的山明水秀,晚上也能看見台東美麗的夜景和星空。

這個美麗的地方位於卑南公園中偏僻的綠野間,雖然沒有太多人知道,但侯方達希望未來「手寫的溫度」能持續以人文空間的方式經營,透過更頻繁的舉辦活動,讓台東在地人認同這個散發溫度的空間,並期待遊客前來,在這個地方用最純樸的手寫,寄一份出外旅遊的心情回家。

 

採訪側錄

親自來到這個地方,看到滿牆拍攝台東之美的明信片,彷彿就看到了整個台東,「手寫的溫度」鼓勵我們親自用手寫字來傳遞溫度,這是一個很好的發想。侯方達先生希望讓這個地方成為人們找回失去溫度的人文空間,並希望這片美麗的好地被看見,我想這個計劃會漸入佳境的,或許人們會在這裡找回溫度、找回認同、或是純粹的找回自然的喜悅,也希望此地被台東在地人、外地人所看見,成為被大眾所認可的台東在地人文空間。

 

延伸閱讀

老家藝文空間 看見需求傳遞幸福

小草明信片 不妥協的藝術

賣捌所 古蹟再造 飄散藝術氣息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5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6則報導
2,261則影音
70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1,204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3,300
推:
1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2,913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5,696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6,953
推:
1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283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7,947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2,830
推:
2
回應:
0
3:11

戲劇治療 接住高危家庭的少年

2024-02-21
瀏覽:
13,848
推:
3
回應:
0
2:04

開放市民種植的麗山農場 種出有機綠竹筍

2024-02-19
瀏覽:
8,183
推:
2
回應:
0

我用手寫的溫度 烘焙對你的思念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200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200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