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個,最美好的願望~ 孫瑞金老師
孫瑞金老師,是台灣祭孔大典的音樂專家,是台灣藝術大學的教授,也是成淵國中國樂社的指導老師,教導兩班學生擔任祭孔大典上的樂生。從過去到現在,他擔任祭孔大典音樂負責人之職長達25年。他說,「自己至少還要再做13年。」
孫瑞金老師,是台灣祭孔大典的音樂專家,是台灣藝術大學的教授,也是成淵國中國樂社的指導老師,教導兩班學生擔任祭孔大典上的樂生。從過去到現在,他擔任祭孔大典音樂負責人之職長達25年。他說,「自己至少還要再做13年。」
他的堅持和毅力,從何而來?又將引領學生到哪裡去?每一年的祭孔大典,總是能在台北孔廟發現他忙碌的身影,和一群揮汗如雨的學生。在追求科技進步與永續發展的同時,傳統文化資產卻面臨消失的危機。然而,仍有些人默默守護這些藝術。
他是陰錯陽差被逼上臺的。但他從「代替」變成「帶領」,再到「有想法」、最後到「有使命」。每一個階段,都經歷了許多的內心掙扎;也費了很多時間、精神。
孫瑞金老師對「祭孔」的保存不遺餘力,卻也在這條道路上踽踽獨行。「傳承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台灣雖然在祭孔方面號稱正統,但國外近來開始重視祭孔的文化傳承,已經迎頭趕上。反觀台灣,卻沒有什麼人關注這種儀式。當傳統成為獨門絕技,25年來,卻沒有人願意接下傳承的接力棒。孫老師有點感慨:「先留下來再說。」
祭孔大典不該被流放在歷史的角落,經年累月的積累塵垢,而是希望透過各種管道,讓更多人關心、投入。為了讓後代子孫也都能親近孔子,他不願讓祭孔大典斷送在他的手上,毅然決然的承接了責任,要把這一套音樂、制度、禮節,完善的留下來。
孫瑞金老師25年來的堅持,我看到了。這是改變台灣的力量,也是感動人心的力量。我深感於這種承先啟後的精神,一種「大我」的付出與關懷,一種良善的真實。因此,我以不同的媒介記錄了他的故事。我們何其有幸,生活在台灣,有這麼一個人,抱持無比的熱忱,為社會許下更美好的未來。
採訪/撰稿/攝影 陳彥蓉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