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沙鹿清泉追舊夢 鹿寮古脈水長流

2025/11/05 19:16
3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公民記者 李雨生 臺中報導】

在臺中的大肚山腳下,有一條承載地方記憶的湧泉之路,百年來泉水滋養聚落,見證人與土地的故事,也洗滌著人們的記憶

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徐毅振理事長:「鹿寮湧泉,它其實跟我們後面所看到的這1座山有關係,這個是在我們臺中被稱為大肚山或者大肚台地的這樣的地方,那它其實大約是在二三十萬年前,它其實是經由斷層抬升,然後慢慢的讓這個山體,它本來跟我們平原是一樣的高度慢慢的把它越抬越高,他抬高了之後其實就形成了我們後面的大肚山大肚台地,那這個山體其實有一個優點就是他當有雨水降水的時候,它會儲藏到的不僅僅是地表的徑流水,也有地下水會儲藏在山體裡面,那地下層的水位會比較高,那當這邊地勢比較低的時候,地下水面有機會高於地表那它就會形成1個湧泉的發生,但是湧泉不單單只有1座山,而是還有其他條件,另外1個就是像我們大肚山大肚台地,它也有很厚的礫岩層,那礫岩層是有利於,就是地下水的滲入跟傳輸,那這也是1個相當良好的條件,讓我們可以儲藏得相當的豐富的地下水,那再來就是剛才提到,它是有斷層抬升的,所以地下水它其實也可以形成沿著,斷層帶順著斷層帶就這樣冒上來,有1個天然水源,它就是很容易聚落聚集的地方,那我們在大肚台地這裡,其實大肚台地的北側有大甲溪,南側有大肚溪,那在這兩個中間,大肚台地的西側其實是處於一個,因為他不是很高的山,也沒有形成很豐富的水系,所以我們這些大肚台地的河流,與其說河流,不如說平常,根本就是沒有水的乾的河谷,那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是沒什麼天然水源,可是正因為有這些湧泉,那就讓居民來到這裡,尤其是不論史前人類,或者是漢人來到這個地方你會覺得這是1個很天然適合居住,有乾淨水源的地方,那麼慢慢的就形成1個聚落,鹿寮湧泉也是這樣子,我們當然剛剛看到有一些媽媽們來這邊仍然維持著這個洗衣服的活動,當然這已經變成是一種很難得的景象現代社會大家都有洗衣機,家家戶戶也幾乎都有自來水所以我們當然也不再就是完全要依靠這個天然的湧泉。」

照片

鹿峰里在地居民/林玄貞女士:「你洗衣服快洗,再拿來這裡沖洗,這洗衣機洗的都有一些棉棉的,還要拿來這裡沖洗。」

湧泉活動參與民眾/林修明老師:「我第一次看到水量這麼大,感覺很震撼,而且又這麼乾淨,大家在這邊鄰里互動也蠻好的。」

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徐毅振理事長:「湧泉,他可能會出現,就是可能大地震之後,或者是某個地殼活動之後,那有時候又消失,那我想它可以分成兩種情況,1個是天然的,1個是人為的,那自然的因素,其實就是我們講我們剛才提到的,它是因為斷層而造成的,那當然每一次的地底殼下地殼的一些活動,有時候不見得是這個斷層活動,而可能是受到其他的地底的構造的影響,造成這個地方水就沒有跑出來,那是會發生的,那或者是另外1個比較大的地震,或者災害之後,水就從另外1個地方跑出來,這其實也會發生而不只是鹿寮有,其實這種情況在臺灣,其他各地都看得到,那人為的因素呢? 那我們就是像你們今天過來的時候有看的到的,其實我們鹿寮這個地方不是1個,現在開發蠻快速的地方,所以有很多新的建案,那這個建案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工程他都有比較會挖比較深的地下室,而地下室在施工,他需要就是先把這個區域先抽乾水,不巧這地方就是地下水位就高,那往下一挖都能挖到地下水,那他們為了把它抽乾,就把地下水抽掉,可是其實它本身它是互相連通都有連通影響的,那也因此稍為距離不遠的地方的1基地,他把地下水抽乾其實這個地方也受到影響,所以我們其實就發現去年在鹿寮湧泉也在這個地方,其實它全部都是乾的,完全都是乾掉,所以這是1個我們會覺得它,是一個也是很重要現代的例子我們怎麼讓現代的建設開發,跟自然環境作一個平衡。」

沙鹿護安宮/陳寶禎主委:「這個鯉魚山的水質很好,我弟弟都有取水檢查,大腸菌那類都零菌,至於水質的軟硬度比自來水檢查還要好可以說很純,天然過濾的很徹底,所以水質喝安全。」

照片

臺中市鹿峰里/白淞元里長:「這個地下水最近為什麼水會這麼多?是因為前陣子有下雨不然是乾枯,連一滴水都沒有,他之前是因為這個區域,因光你這邊人家建商蓋房子,導致說你地下水,所以就沒有水然後好在最近因為有雨水,所以它有以前的水再出來,所以才有這麼大的水源,供地方洗衣服民生的提水,供大家用,因為里內很多地方還是沒有自來水,他們只能來這邊提水回家民生使用。」

沙鹿護安宮/陳寶禎主委:「事實上這裡的水,基本上沒有受到春夏秋冬,還是下雨,枯旱的影響,平常時目前還有些水其實已經斷了兩三年了,斷了兩三年的原因就是,護安宮北邊有個建案他蓋地下室鑽很深的井,好幾支很大支鑽下去,古語說開井賠泉,所以在這裡抽不到,造成困境。」

湧泉活動參與民眾/朱傳遠先生:「我對於湧泉一直很感興趣為什麼這個地方會有湧泉,那我家為什麼沒有,那今天才知道說原來,那是跟地形有關係,那也跟那個地殼變動有關係,只要有地層,那我想它裡面會有一些水流在流動,這就是我今天所學到的。」

湧泉活動參與民眾/劉旭三先生:「可以了解那個地層的關係,那怎麼去形成,那另外1個部分就是說,沙鹿這個地方以前常常來啊,可是不知道有湧泉,那這些湧泉可能到處都是,所以今天開了眼界了。」

湧泉活動參與民眾/朱傳遠先生:「大家對地層的了解會更深入,並且會思考的去保護這個環境,讓這個湧泉源源不絕。」

臺中市鹿峰里/白淞元里長:「湧泉至少七、八個點,很多點。我們這有些人是人家裡面的,他不要讓人進去的啊。這個公開的只有這個地方。每天都是10點,他們的水都會自然流到我們的五福圳,所以我們圳的水那麼乾淨,就是所有的湧泉的水流出來,他的水才會這麼乾淨。」

沙鹿護安宮/陳寶禎主委:「湧泉大概是在民國50年代,我爸爸經濟比較好之後,請人鑽的,這在生活中說起來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全村都要去挑水回來吃,鑽這支個用意就是說,除了自用以外,左鄰右舍大家都用得到,那時候是這樣,那時鑽一支花的錢,比娶個媳婦還多,當時在民國五六十年代,大概娶媳婦差不多三萬多的聘金,鑽這支花五萬多,那是我爸爸跟我媽媽的苦心大家用到現在還在用。」

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徐毅振理事長:「不單單只是鹿寮​​本身,而是我們去思考整個大肚台地,地下水跟我們人類以及地表上的生活聚落裡,以及我們的產業文化的關聯,我想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去觀察,雖然已經不再,只是不是我們生活所必須的,可是我們其實也可以看到,這個天然的湧泉,在這裡它慢慢的也可以形成1個,讓有一個生態豐富,另外甚至我們輕易的去接近這個水源的環境,我想這是我們去不用刻意打造1個人工的親水公園,其實這裡就是1個天然的親水公園,而且又帶著在地的悠久歷史、文化,以及我們講它的,一些自然地景的一些元素我想這又會是1個好的環境教育的場域,1個湧泉的保存以及他的水源的持續,我覺得這都是一個很具現代意義的環境。」

如今泉水依舊流淌,象徵環境守護與地方連結的公共空間唯有理解與珍惜,傾聽土地的聲音,才能讓鹿寮的泉脈,繼續流動。

公民記者 李雨生 台中報導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