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功夫創新,世代傳承—易正武學

2025/11/27 10:43
1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易正武學比賽後大合照/易正武學學員提供

圖中左穿著黑色T袖的為楊凱翔教練

圖中右穿著黑色襯衫的為林冠良教練

    易正武學由教練楊凱翔、林冠良教練帶領,每週六在中正紀念堂進行訓練,學員包含國小、國高中、到大學都有,講求能教導更適合實戰目的傳統武術,並讓學員了解傳統武術背後的涵義,希望學員都不儘懂傳統武術,還要能真的用來防身。

 

希望傳達理念,傳統武術並非只是花架子

 

    易正武學的林冠良教練認為,傳統武術是在過往需要的實戰背景下被整理出來的,一種高效率且有效的訓練法,其中動作擁有著明確的目的性,林教練表示:「所謂傳統武術會創立出來,我覺得一定是有時代背景的需求。」,例如南拳,南拳以前的時代背景,是在小巷子或著船上使用,所以它的設計就會以動作窄小為主,再例如北拳,在地比較廣的情況下,動作更加大開大闔,且可能會面臨到一對多,所以會有回身的技術,兩位教練在教拳時,不只教學動作,更會讓學員了解其背後意義。

照片

 林冠良教練調整學員動作/林泓佑攝

將實戰概念帶入傳統武術課程中

 

     兩位教練認為目前制度上看到的團體多是以比賽取向為目的,多是比較怎麼打得漂亮、華麗,與心中的武術相差甚遠,楊教練表示:「檯面上目前看到的還是以比賽取向為主,打套路比分數高、比分數好看、比華麗。」,林教練也表示:「練習套路只是讓你把招式邏輯建立的更分明的方法,重要的是套路的核心觀念。」,兩位教練認為重要的是動作的邏輯,而訓練是用來理解邏輯如何運用,所以在教學中,除了基本功、套路等練習外,還讓學員進行實戰、對打的訓練模式,讓學員了解其用法,並針對各項技術,例如打擊、腿法、格檔等,進行功能性訓練。  

 

照片

楊凱翔教練在講解動作用法/林泓佑攝

隨時代一同進步,以科學方式教導傳統武術

 

    兩位教練在教學時,會將每個動作的發力點、路線、動作用意闡述清楚,並不會只走流程式的教導動作,林教練表示:「現在的人更多的都是探訪以前人的做法,但武術應該在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後,應該要與時俱進。」,雖然傳統的想法當然有其值得流傳下來的部分,但不希望的是跟以往一樣,傳統的練習方法多是土法煉鋼,用量變去引起質變,但現在隨著運動科學越來越發達,在教學中更多採用肌力學、圖像、分析運動軌跡,這些更科學且有目的性的方式,勢必是更有效率的訓練方法。

 

對於比賽的看法,及希望學員未來具備教學能力

 

    在問到團隊未來規劃,關於比賽、未來教課的看法時,楊教練表示:「我認為比賽只是過程,不是結果。」,團隊規劃賽期為半年一次,年中有比較多密集比賽,例如港都盃、菁英盃、青年盃,年底安排中正盃全國聯賽,希望學員們去感受不同強度的比賽,並以此審視自身的不足,再進行調整。在問到對學員未來的規劃時,林教練表示:「不知道他們未來走不走教學的路,但希望他們能具備教學的能力,因為我相信他們有教學能力,對學的東西才算理解透徹。」,兩位教練認為易正武學的存在,不僅延續了傳統武術的精神,也讓武學以不同的方式在現代社會找到立足之地。教練與學員之間的傳承也將帶著這項傳統技藝,在時代洪流下向前行進。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